佛教的“緣起”有幾層含義
緣起共有叁種:
(1)有爲法的因緣。比如說種莊稼,種子是因,土地、水、肥料、溫度是緣,因緣相合才能發芽生長。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有它的因、緣,因是種子、主要條件、內因;緣是外在條件、外因。
(2)名實因緣。比如把一個木頭做的東西叫桌子的時候,這個桌子就存在了;如果沒有名稱的時候,桌子的觀念是不存在的。小孩子起初看到桌子的時候,並不是看不到桌子的形象——“實”,而是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名”;大人教他說“這叫桌子”,從此,他的思想上就有了“桌子”的概念、觀念,建立起了桌子的名、實因緣。
(3)相對緣起。應承派的緣起觀最主要的是指相對緣起。有英譯漢的資料將藏傳佛教《中觀論》叫作“相對論”,這個名稱非常恰當,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對的,好壞、有無、大小、是非、長短、東西等,都離不開相對的一面,都是相對緣起。
五世達賴喇嘛時,宗喀巴學派裏有個很著名的西藏學者提出了一個觀點:“存在就是緣起。”馬上有人辯駁:“虛空也是一種存在,虛空怎麼是緣起呢?”對辯答:“虛空與有是相對的存在。”現在研究虛空也不是絕對的虛空,虛空裏還有許多存在,都是相對的存在,存在就是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