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內部各宗到底承認幾識
在佛教四大哲學體系中,小乘毗婆沙和經部遵照佛陀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開示只承認六識,不承認八識(見《毗婆沙論》、《俱舍論》等)。
大乘中觀宗根據《般若部》諸經只承認六識說。唯有大乘唯識宗承認八識。嚴格地說,也不是所有唯識門中人都承認八識,只有順經唯識家承認八識,順理唯識家如陳那、法稱在其著作《集量論》和《釋量論》中只有六識說,只字未提八識。因爲因明的基本世界觀與經部的觀點相同,承認外境的物質性和與內識相對的獨立性,這個觀點與以實際經驗爲根據的科學的觀點是一致的。如果承認阿賴耶識的話,就要承認“唯識無境”的一套否定客觀物質世界獨立存在的理論,而這種理論,與人們的實際經驗相矛盾。而因明論是以實際經驗現量爲真實的。
中觀宗在世俗谛上是順世的,故承認與識相對的外境物質世界的存在,認爲在世俗谛上“識境俱有”,在勝義谛上“識境俱空”。所以,六識爲大小乘通論,八識乃唯識一家之言。嚴格地說,只是唯識門中順經派之言。順經的“經”指《楞伽經》。
除了“六識”說和“八識”說而外,佛教內部還有“一識”說,如小乘成實宗;“二識說”,如《起信論》;“叁識”說,如《楞伽經》略說叁識;“五識”說,亦《起信論》別說;“九識”說,如無著《攝大乘論》;“十識”說,如依《摩诃衍論》而說;“十一識”說,見《世親攝論》;“無量識”說,東密胎藏說。
對意識的分分合合的許多種說法,都不是哪個論師的無知或杜撰,都有佛經的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