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棄五欲能不能學佛
對色、聲、香、味、觸的愛欲,在佛經中稱五欲。貪戀五欲是衆生墮落受苦的根源,因此,節製五欲是心性淨化成佛的主要手段。但佛教是一種根據不同對象,采取不同方法的靈活方便法門。
對于小機人適應戒欲離欲的方法,對大機人並不適應戒欲的消極方法,而適應更積極的以欲製欲的方便法門。毒藥對不同的人的作用並不相同,有的人吃了毒藥就會喪命,有的人吃了毒藥也不會中毒,甚至有的人吃了毒藥會變得更加強壯。
學佛也有這樣叁種根器的人:第一種人無抗毒能力,只能遠離毒害;第二種人不怕毒害,沒有必要采取防毒措施,可以順其自然;第叁種人可以以毒攻毒,化毒爲自身的高能營養。
這叁種人依次是學顯宗小乘,學菩薩乘,學無上密的根器。
大根器的人猶如食毒的孔雀。在法護大師的《劍輪修心法》中有偈雲:
孔雀在毒草中昂首闊步,
不顧盼周圍的香花奇草,
孔雀不喜歡香草美味,
它們卻因吃毒草而體壯羽美。
……
欲樂猶如毒草葉,
唯有如孔雀的勇士方能依其茁壯,
若是如烏鴉的弱者去嘗試,
勢必因貪得無厭而喪命。
這裏說得很清楚,若無孔雀似的化毒爲營養的能力,絕不能貪戀五欲之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