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涅槃?

  什麼是涅槃?

  涅槃指的是滅生死、滅煩惱而達到解脫無爲的境界,即不生不滅。涅槃意譯爲圓寂,功德圓滿叫做圓,業障滅盡叫做寂。涅槃是佛教修行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

  爲什麼要涅槃

  佛教認爲,衆生所有的行爲、言語和意念都會招致業報,行善就會得善報,行惡就會得惡報。而得到了善惡報應的衆生,又會在新的生命活動中造作新的業,導致新的報應。衆生就這樣在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六道中輪回不息,在六道中輪回的衆生具有無盡的痛苦和煩惱。

  衆生一切煩惱的根源在于有欲望,而欲望的産生直接源于人的無知,所以人只有擺脫無知,才能從根本去除人的欲望和痛苦,跳出六道輪回,進入一種沒有煩惱、沒有痛苦、不生不滅、永恒寂靜的涅槃境界。

  對于涅槃含義的解說,一般小乘經論認爲有有余涅槃和無余涅槃兩種,大乘學者認爲除了以上兩種之外,還有本來自性清靜涅槃和無住處涅槃,共四種。

  涅槃的四種類型

  一、有余涅檗:指涅槃後仍存有不徹底的心念,是羅漢的境界。一個修行者證得阿羅漢果,這時業報之因已盡,但還有身體的存在,要受世間風雨、饑餓等痛苦,故稱有余涅槃。佛祖在菩提樹下悟道後,擺脫了煩惱,達到了涅槃的境界,但身體還在,這時也屬于有余涅槃。

  二、無余涅槃:若肉身已死、斷絕一切想念、一切果報也完全不存在了,就得到了無余涅槃。無余涅槃是佛的境界,釋迦牟尼佛雖然早已證得無上菩提,但只有80歲時在娑羅樹下入滅後才進入無余涅槃。

  叁、本來自性清靜涅槃:是指一切有情平等共有的真如法性,真如是一切現象的本質,故稱自性;真如不生不滅,本來寂靜,一切有情平等共有,有情雖然有聖凡的分別,但本具的真如法性無異。真如與一切法相非一非異,但都只能憑聖者的內證,並非語言文字和思想概念所能描述,本性寂靜,故稱涅槃。

  四、無住處涅槃:指雖已斷除煩惱障,但尚未能斷除所知障,所以仍有法執,不住生死而住涅槃,大智大悲時常並起,由于大智所以超脫煩惱,由于大悲,所以不舍衆生,本體雖然寂靜,大用卻能無邊,所以能夠利樂衆生,盡未來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