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五屆:開營式上的講話(淨慧法師)

  【五屆】開營式上的講話

  淨慧大和尚

  各位領導、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營員:

  第五屆生活禅夏令營今天正式拉開了帷幕。各位不辭辛勞,冒著炎天暑熱,從四面八方雲集趙州祖庭柏林禅寺,發心來參與、支持和隨喜本次活動,爲千年古刹增添了光彩和生機。我謹代表河北省佛教協會、柏林禅寺兩序大衆,對各位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由衷的感謝!

  生活禅夏令營活動,從一開始就得到了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老的大力支持和關懷,得到了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廳、河北省委統戰部以及趙縣政府等領導部門的充分肯定。今年也不例外。生活禅夏令營活動,能夠得以順利地連續舉辦,這同黨的宗教政策的全面落實分不開,同有關各級領導部門的熱心關懷和支持分不開。在此,我謹向各位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願我們的國家長治久安,興旺發達;願各位領導身心安穩,前程無量!

  大家都知道,佛教産生于印度,迄今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曆史。傳到中國以後,很快就被中國本土文化所吸收,並成爲燦爛的華夏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它在塑造民族精神、繁榮民族文化、維護國家穩定統一、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增進道德情操等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我們同時要看到,近百年來,佛教在我國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影響都呈現出一種衰落之勢。是佛教本身過時了嗎?不是的。佛教是佛陀所證得的關于宇宙人生的究竟真理,它亘古如斯,永遠不會過時。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時代適應性。這一點可以從佛教的悠久曆史、傳播地域以及近半個世紀以來它在西方社會所産生的巨大反響等方面得到證明。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佛教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影響低落了呢?我想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廣大佛教信衆在理解和實踐佛法的過程中,發生了偏差,導致了佛教與現實社會生活相脫節。回顧一下中國佛教近百年的發展曆史,不難發現,有相當一部分人在接受佛法的過程中,因過分強調出世和死後解脫而偏離了中道,不知不覺地滑進了與現實社會相疏離的消極狀態。其主要表現,如當年太虛大師所指出的:一是遁迹山林,自絕于人群,忽視了社會責任與義務;二是孜孜于死後解脫,熱衷于度亡,忽視了現世,當下之解脫。這種狀態極大地沖淡了佛教積極關懷社會人群的大乘菩薩精神,人爲地拉大了佛教與現實社會的距離,削弱了佛教對現實生活的攝受力和教化力;給人一種印象,好像佛教是一種與現實人生無關、專爲死後或死人服務的宗教似的。佛教給人的這種印象,老實說,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在社會大衆的心目中得到根本的扭轉。中國近現代佛教的衰落,不能說與此沒有關系。很顯然,要從根本上打破佛教目前所處的這種枯寂的狀態,恢複其本有的生機,沒有別的辦法,必須首先把佛教從目前無根的狀態拉回現實,還其生活的本來面目。趙樸老提倡 “ 人間佛教 ” ,強調佛教要以社會人生爲本位,要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高揚大乘菩薩精神,目的就是要重新把佛教拉回到現實生活當中。

  今天,我們提倡生活禅,也是爲了順應曆史的呼喚,以求得佛教的全面振興。我們把 “ 覺悟人生、奉獻人生 ” 確立爲生活禅的宗旨,目的是想本著契理契機的原則,強調佛教要以社會人生爲本位,以利他爲途徑,以解脫爲歸宿,提倡積極地關懷社會、人生和大衆,積極地承擔責任和義務,突出要 “ 在盡責中求滿足,在義務中求心安,在奉獻中求幸福,在無我中求進取,在生活中透禅機,在保任中證解脫 ” 這一修行理念。本次夏令營的主題之確立就是沿著上述思路而來的。

  本屆夏令營得到了香港旭日集團和北京夏澤紅、 曾京怡 居士等的大力資助。沒有他們的慷慨布施,就沒有我們今天大家濟濟一堂、同沾法喜的殊勝因緣。在此,我謹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祝願他們事業恒昌,家庭幸福,福慧增長!

  七天的時間是很短的,而佛法中要學習的東西太多。所以希望大家要珍惜這份得來不易的因緣,認真參學,精進修行,不虛此行。

  河北近半個月以來,一直持續高溫,加之柏林寺生活條件有限,希望各位營員既要照顧好自己,同時又要互相照顧。有什麼困難,常住將盡最大努力幫助解決。祝願大家在這七天當中都過得歡歡喜喜。

  最後再一次祝各位身體健康,六時吉祥,福慧增長!

  阿彌陀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