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關系,規定了兒子應該對父母盡什麼責任和義務,父母又應該對兒子盡什麼責任和義務。兒子應該做五件事,五件事都和經濟生活有關系。第一增益財物,使父母的財産能夠不斷地增長;第二備辦衆事,要給父母辦他需要做的事情;第叁所欲則奉,父母需要什麼東西,我們一定要滿足他;第四自恣不違,父母的教導,你不應該違背;第五所有私物盡以奉上,你自己有什麼特別好的東西,都應該供養父母。現在的人好像很難做到這些,可能是受了西方的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淡化,親情也越來越淡薄。那麼子女以五事來奉敬供養父母,父母也要以五事來善念其子。第一愛念兒子,第二供給無乏,第叁令子不負債,第四婚娶稱可,第五父母可意所有財物盡付其子。這五件事可以說全面體現了父母對子女的責任和義務。
再比如夫妻關系,首先丈夫應該以五件事來愛敬供給妻子。第一憐念妻子,要時時刻刻一心一意想到妻子,這也代表了感情要專一的意思。第二不輕慢,即不大男子主義,讓妻子在家中有地位,不是一個附屬品。第叁爲作纓珞嚴具,就是說有什麼好時裝出來了,應該想到你的妻子,要給她買。第四于家中得自在,妻子在家中應有安全感,能夠做到前面四件事,她就有安全感。第五念妻親親,不僅要對自己的妻子愛護、尊重,同時還要對妻子的娘家人,也要恭敬、供養和尊重。如果一個丈夫全面地落實了這五件事,他一定是個模範丈夫。佛對我們衆生的關懷,可以說想得非常周到。那麼妻子對丈夫應該承擔什麼義務呢?妻子要以十叁件事來回報丈夫。這麼看來有些不平等,做丈夫的只有五件事,我想十叁事並不是不平等,而是規定得更具體,把一件事分做幾件事來說。第一重愛敬夫,就是說妻子對丈夫的愛要專注、要敬重。第二重供養夫,家裏有好吃的、好穿的,應該供養丈夫。第叁善念其夫,在一些女性不參加社會生活的民族或國家裏,丈夫在外邊勞碌奔波,妻子在家裏主持家政,妻子要時時刻刻愛念丈夫。第四攝持作業,要操持好家業,不要讓財富浪費了。第五善攝眷屬,要關懷照顧丈夫的眷屬,比如說公婆、妯娌、兄弟,要處理好這些關系。第六前以瞻侍,第七後以愛行,第八言以誠實,第九不禁製門,這就是說丈夫要遵守一種信條、遵守一種戒律,妻子不要阻攔。第十見來贊善,來了賓客要歡喜贊歎。第十一敷設床座,第十二施設淨美豐饒飲食,第十叁供養沙門梵志。印度有一種風俗習慣,和尚每天早晨、中午兩餐要到施主家化飯吃。我到緬甸、泰國去看過,和尚們5點鍾就出來化飯,打著赤腳,拿著一個大缽,我感覺他們很辛苦。那麼家家3、4點鍾就起來做好飯擺在門口供養沙門。
在中國遇到化緣的和尚怎麼辦呢
當然化緣的和尚有真有假,但是作爲我們供養叁寶的人不要存懷疑心,否則供養了也沒有功德。假如來了一個假和尚到你家化緣,你可以這樣說:“希望師父就在門外,我供養你。”現在的和尚不會要飯吃,也不會要米,他是要錢,那麼你給他5塊、10塊錢都可以,然後很恭敬地向他一問訊,送他走,這樣很安全。萬一碰上個不法之徒到你家裏搗亂怎麼辦
這就是說要有智慧,這樣做也符合佛教的戒律。因爲化緣的和尚只能站在門外,一個人不能進你家裏去。如果供養後知道是一個假和尚,那麼你也不要後悔,因爲不看僧面看佛面。假設你一開始就懷疑,我總感覺不好。只要他穿著這身衣服,我們都要恭敬他,是真的是假的,是他本身的事情,與我們供養的人無關,我們供養了,還是一樣的種福田。同時我也希望,在家佛弟子看到佛門有問題,不要到處張揚,這對整個佛門的形象不好,這是我們護持叁寶應該注意的事情。因爲在家居士有一條戒,叫不說四衆過。連在家二衆的過都不能說,出家二衆的過就更不應該說。僧人當中有問題,僧團會解決,教會會解決。有什麼事,可以向教會、向僧團反映,不要在社會上宣揚。
叁
除了《禅宗七經》、《在家教徒必讀經典》以及剛才說的生活禅教科書以外,我想特別勸你們讀兩部經――《楞嚴經》和《法華經》。所謂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如果你們想找到一點修行的法門,並且在修行中遇到的問題能解決、得到的境界能印證,那麼這兩部經一定要讀。另外,你們還可以讀《大智度論》和《瑜伽師地論》。《大智度論》實際上是一部非常有系統的佛學概論,我們一切的教義來源可以說集中反映在這本書裏。
讀這些書時,要注意參考一些工具書。比如要了解整個大藏經的結構和基本內容,可以看明朝藕益大師的《閱藏知津》,它實際上就是佛經提要,所有的大小乘經典在這部書中都有扼要介紹。另外,還需要有一部佛學辭典。現在能夠代表佛學研究水平的佛學大辭典,日本有一部叫《望月興衡》,我們不可能得到;臺灣的星雲法師編了一部《佛光大辭典》,把《望月興衡》的研究成果以及中國二、叁十年代出的《佛學大辭典》的一些成果都吸收進去了。這本書應該不難得到,前幾年國內曾經出版過。其它還有陳兵先生編的《新編佛學辭典》和《佛學小辭典》,一般人有這兩本辭典也就夠用了。
課堂提問
問: 讀經典要不要看注釋?
答: 我勸你先自己讀。因爲經典的解釋分宗分派,分門分類,也往往不能真正把握佛經的本義,如果我們想整體把握佛教的內容,那就讀原典,慢慢啃。
問: 有沒有這樣的事,用功很緊時脾氣會很大,如果有,怎麼辦
答: 確實有這樣的事。不用功還好,一用功無明火嗔恨都出來了。無明火就是嗔恨心重,應該修慈悲觀,只要心懷衆生,瞋恨心就會淡化。你只想到自己,“我在這裏打坐,外面怎麼那麼大的聲音哪
你走路怎麼那麼重的腳步
你知不知道我在打坐啊
”都是自我在作怪。你要想到,你有打坐的自由,別人也有走路、說話的自由。當然,我們打坐時選擇場所是必要的,同家人訂好協議也要的。但是如果你完全要求別人,不改善自己的心態,就永遠沒有一個平靜的時候。如果你希望別人都同情你、都不來打閑岔,那時再來修行,我告訴你,你一萬輩子也修不了行。
問: 要尊重經典,應怎麼做
答: 尊重經典,首先要從心態上信佛所說,然後還要依教奉行,所謂信受奉行。尊重主要是在信的範圍,信了之後要受持,還要奉行。
問: 臺灣有人提倡現代禅,您是怎樣看它的呢
答: 現代禅我也接觸過,李先生也來北京訪問過我。不過我感覺現代禅有一些基本的理念違背了傳統的佛教,所以臺灣許多法師都把它歸並到附法外道這一類。
問: 經書破了應該如何處理
答: 經書讀舊了,如果是線裝書,好好保存下來,傳到下一代,一直傳下去,傳個一、二百年就是文物了。如果是普通版本的經書,破了可以帶到寺院裏來,恭敬地把它放到香爐裏燒掉。也許有人不贊同,但我感覺這樣處理不違背經義。這不算是毀,因爲你是恭恭敬敬的,是爲了不糟蹋經書,才這麼做的。
《六屆:經典講座(淨慧法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