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屆】淨慧法師在閉營式上的總結發言
(2001年7月26日)
七天的夏令營生活,就像太空中的流星一樣,轉瞬即逝。雖然時間過得很快,由于各位授課老師的辛勤耕耘,輔導老師的積極配合,全體營員的認真投入,使這七天的活動既充實緊張,又充滿禅悅法喜。
參加本屆夏令營的正式營員152人,還有一些隨喜參加的居士。
七天的活動即將結束,作爲舉辦單位,照例要講幾句話,是講套話、空話呢,還是講真話、實話呢?我想,我們是學禅的人,禅是什麼呢?禅就是本地風光,所以我就想講幾句透露“本地風光”的話。不過,請各位別誤會,我所說的本地風光不是論開悟,而是借題發揮,另有所指。下面我想談叁個方面的問題。
一、關于生活禅、禅生活理論的思考。說實在話,生活禅夏令營辦了九屆,每屆夏令營結束時我們都要總結一番,雖然都有一些遺憾,但總覺得有一些進步,有一些體會。直到本屆夏令營舉行之際,我才覺得我們對什麼是生活,什麼是禅,什麼是生活禅,在總體把握上還有相當差距。這是一個根本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我們所作的一切都將是水上浮萍,沒有根底。本屆夏令營把生活禅的目標定位在實現“禅生活”上,在認識上有所提高,有所進步。如果說“人間佛教”的理念是佛法在當今時代向佛陀出世本懷的回歸,那麼“生活禅”就是禅法在當今時代向以祖師禅爲代表的中國禅風的回歸。如何使這方面的問題在認識上更加深入系統,在诠釋上更加清晰具體,在方法上更具有操作性,還要在理論上作更多的探索,在方法上認真總結,才能使“生活禅,禅生活”這一契合時代需要的禅學命題落到實處。
二、關于生活禅夏令營活動方式的思考。這方面有幾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我們。一是這種活動在佛陀教法的傳播上其實際意義究竟如何;二是這種活動的開展,特別是在少男少女同時參加的情況下,對僧團自身建設是否存在太多的負面影響;叁是這種活動的連續舉行,是否會淡化中國傳統寺院的氛圍。如此等等。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上述問題,全面總結九年來舉辦這一活動的經驗,關系到對生活禅夏令營的價值評估。我認爲,我們佛教界特別是僧團必須拓寬思路,把握時節因緣,走出抱殘守缺、自我封閉的死胡同,面向時代,面向未來,強化憂患意識,找准立足點,才能有我們佛教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才覺得舉辦生活禅夏令營,真正是架起了一座佛法關懷大衆、大衆認同佛法的橋梁。愛護這座橋梁,不斷地鞏固這座橋梁,拓寬這座橋梁,使其暢通無阻,是我們柏林禅寺僧團義不容辭的職責。
叁、關于弘揚禅文化的思考。大家知道,河北禅學研究所和生活禅夏令營是同一天誕生的。由于種種原因,禅學研究所的工作一直開展不力。爲適應培養佛教人才和弘法利生工作的需要,實際推動禅研所各項工作的具體運作,在本屆夏令營期間,我們藉助各位授課老師來寺賜教之便,專門就禅研所的工作進行多次商討,並在充實領導力量,製定近期工作規劃,聘請有關專家、學者、法師擔任研究員,落實《中國禅學》、《趙州禅叢書》等研究工作計劃達成共識。我們深信隨著禅文化研究工作的實際開展,必將進一步推動“生活禅”這一契合時機的修行理念的落實。
七天的聚會,各位法師、居士、學者的講演,精到懇切,生動活潑,禅機妙悟,滿座春風。這次授課的內容有一個共同特點,不管是講解深奧的經文,還是提示人生的哲理,隨拈一法,都緊扣生活禅、禅生活的主題,闡揚發揮,妙語連珠,給人以深刻的啓迪,長久的回味,無窮的受用。
七天的聚會,因緣殊勝,法緣殊勝。對于各位營員來說,由于你們當中大部分是年青人,未來的歲月對你們具有極大的潛力,無數不可思議的機遇在等待著你們,這是毫無疑問的。這七天的生活,這七天中播下的菩提種子,這七天中獲得的智慧啓迪,將決定你們一生的人生選擇。七天的時間雖然很短暫,但這短暫的聚會卻蘊涵著無限的善因善緣,無限的生機。所以,作爲一位老人,作爲本屆夏令營的導師,我要特別殷重地寄厚望于各位:不管在何時何地,不管遇到什麼情況,你們都要堅定信念,挺直腰杆,永遠沿著向善向上的信念,美化自己的人格素質,優化自己的智慧,強化自己的力量,做一個具有廟堂氣、山林氣、英雄氣的大丈夫,勤勤懇懇地爲社會大衆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真正把生活禅的宗旨“覺悟人生、奉獻人生”落到實處。若能如此,我想七天的一瞬就會變成永恒,有限的生命就會變成無限的能量。未來的一切從此開始,無限的機遇就在當下。希望各位珍重!再珍重!
古人有詩道:“相見時難別亦難”,我們彼此都有這種感覺。我們相期在中國禅的真正源頭黃梅再會,相期在明年第十屆生活禅夏令營再會,願我們的禅心永遠心心相聯,永遠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