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叁屆:地球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吳蓓)

  地球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

  吳蓓

  

  我是1996年來柏林禅寺後,開始接觸佛法的。2001年,我去了英國。在英國的時候,每到初一、十五,我就看英文的佛教書,看到了很多我以前沒有看到的佛教故事。“我忽視了的佛教故事”在那裏我聽到了另外的一種聲音在對我說話。後來零叁年回國後,我有機緣參加一個翻譯項目,翻譯甘地的著作,一直到現在還在繼續這個工作,因爲甘地的一些觀點和環境保護和佛教有很多相似之處,包括我今天演講的內容,地球可以滿足人類的需要,但是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我非常高興能和大家分享這個話題。

  關注叁農問題的同學肯定聽說過河北定州白城村,二十四號我還要去那裏介紹甘地。去年我去的時候,食堂裏有一位海大叔,他跟我說,每年有很多大學生去那裏做社會實踐活動或義工,他就看到一位女同學,飯沒有吃完就往垃圾桶裏倒,他心裏咯噔一下,是不是飯裏面飛進蒼蠅了?他總覺得大學生比自己的知識面寬,想問又不敢問,最後忍不住問那位同學,是不是裏面進了蒼蠅了。那位同學回答說,我盛多了,不好意思。然後又看見第二位,第叁位,第四位同學同樣這樣做。作爲一個農民,他的感受和大學生是不一樣的。在城市裏,米往往是買的,吃不完扔掉了也就是幾毛錢,不在乎,可是對一個農民來講這是血汗啊。一個農村學生在大學裏呆久了,慢慢也會染上這種不好的浪費的習氣。

  我曾經看到一篇文章,說的是一位美國百萬富翁的兒子,和中國留學生在一個大學裏上學,老是看到中國留學生碗裏有剩飯,他就說你能不能少盛一點飯,中國學生說好的。可是有一天,中國留學生忘掉了,又多盛飯了,這時候,那位富翁的孩子就把他的剩飯拿過來,不聲不響地吃掉了。我想這不是你有錢沒有錢的問題,而是說你如何理解人和食物的關系。大家這兩天是不是感到,這裏吃飯和家裏不一樣。這裏吃飯不能說話,還有碗筷的擺放都不一樣,飯前飯後法師們要誦經,要吃素。剛開始我也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後來我請教了明海法師,他告訴我說既使我們吃素,也會傷害到生命,飯前我們誦經是對這頓飯做出犧牲的生命表示感謝。還有我想到,有很多義工和居士給我們加飯,當你接受別人的服務有什麼感覺呢?我們會想有機會我們也會去服務大家,甚至拿我們得到的去幫助許許多多的人。我想我們的生存離不開食物,我們必須去關愛我們的地球,我們的大氣、陽光、水,沒有這些東西,再多的道理都沒有用,因爲沒有吃的。

  德國的朋友對我講,他到泰國的寺院去禅修,吃飯前師父教他們作叁觀:爲什麼自己要吃飯;有飯吃的時候,要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沒有飯吃;叁是在頭腦裏想一副地圖,飯是從那裏來的,這些食物和世界上的人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人之所以高貴是因爲他知道感恩,不知道感恩的人,他距離完整的人還有一段距離。其實我們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也是前人一點一滴的積累,所以牛頓說,他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有懷著感恩的心,我們吸收的東西才可能融入我們的生命中。

  有的同學會想,在佛教寺院裏飯前有一個表示感恩的儀式,那麼我們又不信仰宗教,在家裏該怎麼辦呢?我在電視裏看過一個簡單的動畫片,一個小孩子說,我們愛奶酪,我們愛面包,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彼此相愛。這就是一句非常簡單的感恩詞。我在國外還學過一個感恩詞,也非常簡單,“大地供我們種植,太陽讓花兒結果實,感謝大地,感謝太陽,我們衷心的謝謝你”。如果有一天你們作了父母或者老師,有了這樣的機會,包括你們在家裏或學校,自己可以編一個感恩詞,表達你對食物的感激,哪怕是半分鍾或十秒的時間,然後你再開始吃飯,這樣對你的消化也是有幫助的。因爲我們看,這個飯可口呀,好香呀,常常會急不可待吃下去。實際上有這樣一個靜靜的十秒鍾,然後再去領受這個食物,對你的心情,對你更好地吸收營養是會有幫助的。

  寺廟裏的食物都是素食,我曾認識一個澳大利亞的人,他說他是素食主義者,我就想他是信仰什麼宗教的?佛教,基督教。但是他告訴我,他沒有宗教信仰,他就覺得殘殺動物太殘忍了。還有人因爲這個原因吃素的,我感到奇怪。後來我查了資料,了解到了我們吃肉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後來我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在百科知識上發表,就是說過度的消耗肉類,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不光是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一些問題,比如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增加了。

  從一個環境保護的角度去看,中美洲百分之二十五的森林被砍伐,是因爲什麼呢?是因爲美國人要吃牛肉,就把森林砍伐變成牧場養牛。後來中國也從那裏進口牛肉了。而肉類所消耗的谷物,比如 9.6 公斤 的谷物才能轉化 1 公斤 可食用的豬肉,這個轉化比是非常高的。那麼其它的肉類稍微低一點,即使是雞蛋,它的轉化比是 2.8:1 ,就是 2.8 公斤 的谷物才能轉化1 公斤 的雞蛋。我們國家的人均耕地面積是世界的四分之一,如果要是肉食爲主的飲食習慣的話,就需要大量的谷物變成動物飼料。臺灣以前是以素食爲主,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是以肉食的飲食習慣爲主,從一個出口糧食的地區變成了進口糧食地區,因爲大量的谷物變成動物飼料。中國現在也面臨這樣的問題。在城市裏你可能覺得生活水平提高了,多吃肉,如果你想到事物之間的關系的話,你是可以反思一下的。

  我在英國讀到一篇文章,說一位農夫的牛丟了,他就拿了一把鐮刀去山上找,在山上他被一條毒蛇纏住了,這時候他舉起鐮刀就要砍,這時候他突然想到,我剛從師父那裏接受了佛教五戒,不能殺生,他就對自己說甯可我自己死了,也絕對不會殺生的,他連說叁遍,就把鐮刀放掉了。還有一個故事,說一個年青人,他的媽媽生病了,到野外去抓一個野兔子,給媽媽吃,病就會好了。當他抓到以後,他就困惑了,爲了媽媽的生命就要犧牲野兔的生命,想來想去就把野兔給放了。看完這樣的故事以後我就想,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故事。

  後來我翻譯甘地的著作,我看甘地的自傳,看到他年青的時候,他的父母不讓他吃肉,他就想父母去世了,我就可以吃肉了。他想爲什麼印度被人占領,因爲印度人吃素,身體虛弱,所以被英國占領變成了英國的殖民地。如果印度人吃肉身體強壯了,就可以把英國人趕出去了。他後來到了英國。接觸到了素食主義的書以後,才認識到素食的真正含義,從此以後,他不僅不吃肉,而且成爲很自覺的素食主義者。當他有一天看到工人擠牛奶,牛很痛苦的時候,他就發誓以後不再喝牛奶。有次他的兒子生病,醫生說需要喝雞湯,他說我不能給兒子喝雞湯;他的妻子病危了,醫生說如果你不給你的妻子喝牛肉湯的話,你就把你的妻子帶走,我作爲醫生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你的妻子死在我的診所裏,甘地說好吧,我把她帶走,但是我絕對不會讓他喝牛肉湯。後來甘地的兒子和妻子也並沒有因爲不喝雞湯和牛肉湯就死掉。這樣的行爲,對于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是非常非常難以理解,他對其它生命的尊重,尊重到什麼程度呢?他甯肯犧牲他自己的生命。並不是說所有的人都要做到這一點,只是說曾經有這樣的人活在這個世上。

  我在英國上學的時候,周末到餐館去打工。然後,星期天在賓館裏面做清潔工。有一天,我清潔的那個客房是一家人,夫妻兩人帶兩個孩子,總共四個人。我給他們收拾客房的時候,總共扔掉十七個飲料瓶,而且很多瓶裏的飲料都沒有喝完,哪怕是相同的飲料,一瓶沒有喝完他又打開了一瓶。當我把這十七個飲料瓶往垃圾桶裏扔的時候,我在想,人爲什麼要喝飲料?不喝飲料又怎麼樣呢?如果我們不假思索地因爲它很便宜我們就能買到去喝,那麼造成的後果是什麼?但有的同學會說,爲什麼喝飲料呢?因爲現在水汙染了。那麼水汙染的原因是什麼?是不是正好跟你喝這個礦泉水、使用大量的 xx 塑料恰好有著直接的關系呢?那麼生産這個塑料的時候,是不是也造成汙染了?有一個同學告訴我,生産這瓶礦泉水所消耗的水資源,超過了這一瓶水的五倍。就是說你把這個問題打開來看的時候,會發現實際上在背後有千絲萬縷的對環境的破壞。那麼你看到,哦!這個塑料瓶我用完了,我扔了,扔了以後又到哪裏去了?在日本曾經也是,就說這個塑料沒有辦法處理。後來他們終于發現,塑料可以焚燒,就處理這樣一種塑料垃圾,做了一個打煙囪,濃煙滾滾就往天上去排放。過了幾年以後他們發現,這個煙囪周圍的居民好多人得了癌症。原來燃燒這個塑料也會放射出來一種製癌物質。那麼如果你埋在地下的話,也會汙染水資源,那麼你做成工藝品,畢竟是有限的。就是我們這幾天用的這個礦泉水瓶子,有誰又去把它做成工藝品呢?一瓶礦泉水我想有的同學可能就喝了幾口,或者哪怕你喝了半天喝完了,可是你想到這個塑料在自然界又要存在多長時間?都是幾百年的時間,僅僅是爲了你一時的口渴,而且你的口渴即使不喝水…哪怕你下午的活動可能就一個半小時或兩個小時的時間,你就是沒有水難道就不可以忍受嗎?或者你覺得你無法忍受,你能不能自己帶個杯子呢!

  有一本書叫《藍金——向竊取水資源的公司宣戰》,它裏面講到了,買一瓶礦泉水至少意味著:第一點,就是水成爲商品,那本來大自然的空氣、水,是大自然給我們人類的一種饋贈、一種禮物,可是現在卻變成公司賺錢的工具了。第二點,某處天然水大量離開了它在自然中的位置。第叁點,破壞了水源處的生態。當你喝到這個沒有受到過汙染的清泉的水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你給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什麼?還有,給當地的居民、當地的農民、住在附近的老百姓帶來了什麼影響?實際上是損害水源處的人的權利,因爲,這個自然就是屬于當地人的,可是現在由于公司的運作,因爲我們城裏…

《十叁屆:地球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吳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