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營式上的講話
淨慧老和尚
(2006年7月20日)
在十四年前的1993年,在這座有著1700多年曆史的燕趙古刹的一個臨時搭蓋的類似工棚的空間裏,我們舉辦了第一屆生活禅夏令營。在當時來說,大陸佛教界辦夏令營是件新鮮事物,作爲禅宗道場的柏林禅寺提出了“生活禅”的修行理念,更是一件新鮮事物。我們尊敬的趙樸老不但賜“生活禅夏令營”墨寶,還特派當時任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的吳立民先生莅會致祝賀辭,對河北佛協和柏林禅寺舉辦生活禅夏令營活動表示支持和肯定。中共河北省委統戰部和省民宗廳對省佛協提出舉辦生活禅夏令營活動的做法,從一開始就是積極支持的,並給予了許多具體的指導。石家莊市和趙縣的有關部門對我們舉辦生活禅夏令營同樣給予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導。就這樣,生活禅夏令營連續舉辦十四屆,參加過這一活動的人員達4000多人次,有近百位法師、學者莅臨授課。通過十四年的努力,生活禅夏令營這一活動,逐步成爲向海內外宣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愛國愛教思想的一個窗口,逐步成爲貫徹中國佛協倡導的“人間佛教”積極進取精神的一個陣地,逐步成爲充實和完善“生活禅”修行理念的一種模式。十四年來,我們堅持“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的宗旨,積極探索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在教義教規上的契入點,這是時代的要求和佛教自身發展的需要,以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爲指歸的生活禅理念的推行,就是我們對上述要求和需要的一種真誠的回應。
夏令營辦了十四屆,“生活禅”理念的提出已曆十五個寒暑。我在去年爲《入禅之門》小冊子的出版寫了一篇《自序》,對十五年來落實“生活禅”理念的曆程和體會進行了初步的梳理。
我在《自序》中寫道:
在1990年、1991年之際,由于受傳統禅宗和當代海內外許多大德新的弘法觀念的啓發和影響,我提出了“生活禅”的修行理念,宗旨是:覺悟人生,奉獻人生;方法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具體落實中的要求是:將信仰落實于生活,將修行落實于當下,將佛法融化于世間,將個人融化于大衆。修生活禅要達到的目標是:在盡責中求滿足,在義務中求心安,在奉獻中求幸福,在無我中求進取,在生活中透禅機,在保任中證解脫。生活禅的法門綱宗是:發菩提心,樹般若見,修息道觀,入生活禅。關于生活禅的理念,當時提出來的主要就這幾點。在具體落實這些理念的過程中,又不斷有新的內容充實進來。在怎樣實現“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宗旨的深入思考中,提出了“不斷優化自身素質,不斷和諧自他關系”和“善用其心,善待一切”的要求;在怎樣落實“將個人融化于大衆”的思考中,提出了“大衆認同,大衆參與,大衆成就,大衆分享”的理念和“感恩、分享、結緣”的要求;在怎樣實現“將佛法融化于世間”的思考中,提出了“正信佛、法、僧叁寶,勤修戒、定、慧叁學,息滅貪、嗔、癡叁毒,淨化身、口、意叁業”的要求;在怎樣實現“將修行落實于當下”的思考中,提出了“修在當下,悟在當下,證在當下,莊嚴國土在當下,利樂有情在當下”的要求;在怎樣實現“將信仰落實于生活”的思考中,提出了“信仰、因果、良心、道德”的八字要求;同時將落實信仰的要求定位在:“以叁寶爲正信的核心,以因果爲正信的准繩,以般若爲正信的眼目,以解脫爲正信的歸宿”四句口訣上,強調了修習“生活禅”不離解脫道的大方向。
這篇《自序》是2005年7月5日寫的,幾天之後,我應邀在北京讀書人俱樂部舉辦的講座上,正式將“感恩、分享、結緣”的六字口訣擴充爲“感恩、包容、分享、結緣”的八字方針,並具體化爲四句話,作爲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生活禅”理念的心靈向導: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諧自他,以分享的心回報社會,以結緣的心成就事業。這四句話從去年的第十叁屆生活禅夏令營以來講過多次。這八個字四句話幾乎可以覆蓋我們日常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它本身就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和極廣泛的適應性,只怕你不肯用,一用就靈,就能解決問題。
今年2月10日在邢臺玉泉禅寺對邢臺德隆集團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做過一次講座,講題是《做人與做事的二八方針》,就是將“信仰、因果、良心、道德”這八個字定位爲做人的八字方針;將“感恩、包容、分享、結緣”八個字定位爲做事的八字方針。講完之後,效果極佳。德隆的老總丁立國先生是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十大傑出青年之一,是非常虔誠的佛弟子,是他安排了那次講座。近百人聽完講座之後,立即組織學習,要求聽講的每一個人,都能將這二八方針具體落實到做人做事的實際行動之中。在今年的省政協會議上,結合構建和諧社會我還就這“二八方針”作了書面發言。
我講這些過程的用意是想說明圍繞“生活禅”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宗旨形成的一些理念,正在變成那些樂意信受生活禅的人們的精神力量,發揮著淨化心靈、和諧社會的積極作用。我想,這也正是我們連續舉辦生活禅夏令營的意義之所在。
第十四屆生活禅夏令營的主題是“生活在包容的世界裏”。我們生存的環境太需要包容了。一個缺乏包容的世界,就沒有和諧可言。包容的前提是什麼呢?我想,佛陀告訴我們衆生平等、生命共融的理念應該是包容的前提。只有彼此尊重、相互感恩,才有可能形成相互包容的氛圍。古往今來,人類一次又一次地重複上演對立和沖突的慘劇。每一次慘劇都是以摧毀文明、塗炭生靈爲代價。打累了,或者某一方被“征服”了,又不得不坐下來尋求妥協與“和平”。衆生的迷惑,人類的良心與良知被貪欲心、嗔恨心、愚癡心所蓋覆,人類心地的明燈如果熄滅了,那將是何等的恐怖啊!讓佛陀的智慧之光,點燃我們內在的心燈,照亮我們的人生之路,走向光明的大道。讓我們認清彼此仇恨、殃及自他的嚴重後果,生活在感恩與包容的清涼世界。多一些關愛與互助,減少冷漠與紛爭,多一些尊重與誠信,減少摩擦與猜忌。敞開寬廣的胸懷,走進包容的世界。一切從心開始。善用其心,善待一切。祝各位吉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