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五屆:第十五屆生活禅夏令營開營式上的講話(張興堂)

  第十五屆生活禅夏令營開營式上的講話

  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廳副廳長 張興堂

  ( 2006年7月20日)

  

  尊敬的淨慧法師、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各位營員:

  今天,大家懷著喜悅的心情,迎來了第十五屆生活禅夏令營的正式開營。借此機會,我代表河北省委統戰部、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廳,對本屆夏令營的開營,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在百忙中莅臨“生活禅夏令營”並親自授課的國家宗教局劉威副司長,以及來自海內外的朋友、專家、學者和全體營員,表示熱烈的歡迎!

  這些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在會長淨慧法師的帶領下,全省五十多萬佛教信衆,積極走愛國愛教的道路,堅持正信正行,大力促進佛教活動正常化,維護佛教領域的穩定並積極開展對外友好交往。淨慧法師倡導的“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生活禅”使佛教更加貼近大衆。“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大衆認同、大衆參與、大衆成就、大衆分享”已經成爲廣大佛教信徒的堅定信念。

  特別是今年以來,我省佛教界和其他四大宗教一樣,積極參加省委統戰部、省民宗廳組織的在宗教界開展“愛家鄉、做貢獻、促和諧”的主題教育活動。充分發揚佛教“莊嚴國土,利樂有情”、“慈悲濟世,利益衆生”等有利于社會發展和穩定的優良傳統。積極參與有益于社會的公益、慈善活動,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爲我省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做出了可喜的成績,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開創了我省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新天地。

  當前,我們國家政治安定,人民生活祥和。2006年召開的中共十六屆六次全會明確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中華民族正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走向偉大複興。六中全會決定鮮明地提出了,要“發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說得好:佛教是講求和諧的宗教。從中國佛教兩千年多年發展的曆程來看,佛教已經融入到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之中,並且積累了豐富的思想的、文化的藝術的資源,蘊含的深厚的、寶貴的、鮮活的和諧理念和實踐經驗,這些都爲佛教發揮促進社會和諧的作用,提供了不可取代的資源。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中,弘揚佛教文化中的優秀內容,將有助于我們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和”是佛教的基本精神,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我省佛教界一定要繼續發揚佛教奉獻社會、服務衆生的優良傳統,進一步探索佛教服務社會、服務人群的途徑和方法,把廣大信教群衆最大限度團結起來,爲構建和諧社會,爲我省社會的全面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由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淨慧法師倡導首創的“生活禅夏令營”已經走過了十四年的曆程。實踐證明,一年一度的“生活禅夏令營”活動,切實起到了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弘揚佛教優良傳統,使佛教進一步適應社會,貼近生活服務大衆的積極作用,“生活禅夏令營”已成爲宣傳黨的宗教政策、堅持愛國愛教、正信正行的有效載體。趙縣柏林禅寺也已成爲踐行“人間佛教”思想,完善“生活禅”修行理念的一個有效場所和窗口。

  十四年來,爲了落實“生活禅”,每一屆生活禅夏令營都能夠以淨慧法師倡導的“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爲修學宗旨;每一屆夏令營都頗具時代的特色和新意;每一屆夏令營都具有一個鮮明現實的主題。這屆“生活禅夏令營”的主題確定爲“生活在分享的世界裏”。分享是和諧的基礎,分享是和諧的前提。有分享的精神,包容的精神,就能夠贏得朋友,贏得人心,贏得事業的成就。我們在分享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成就一切事情,既要共同分享我們的成就,同時也要共同來承擔我們的責任。分享這個主題很有時代感,也有現實意義,既是對生活禅修行理念的充實和豐富,也彰顯了佛教界關注社會、服務大衆,以分享的心態回報社會,和諧人際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的美好願望和修行理念。

  各位營員,現在正值暑期,天氣酷熱。省佛協和柏林寺一定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夏令營的各項活動和生活,既要大家體驗佛教生活,也要對大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認真學習黨和政府的有關宗教方面的政策法規。同時,還要做好飲食、衛生、安全防暑等方面的工作,以確保夏令營各項活動的順利進行。

  最後,希望營員們珍惜這寶貴的一周時間,充分利用這一段美好的“生活禅夏令營”時光,互幫互學,共同分享,共同提高。

  預祝本屆生活禅夏令營取得圓滿成功!

  祝大家生活愉快,身體健康!

  謝謝大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