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六屆:閉營式上的講話(明海法師)

  閉營式上的講話

  明海大和尚

  (2009年7月26日下午于文殊閣)

  

  尊敬的各位師父、各位居士、各位營員、各位義工:

  大家辛苦了,各位冒著酷暑冒著被禽流感侵襲的危險,在叁寶的加持下,在本寺僧俗大衆的共同努力下,在各位營員、各位義工的配合和奉獻下,還有更重要的在各級黨政領導的關懷下,第十六屆生活禅夏令營圓滿結束。在此我要向各位營員、各位法師、各位義工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也要向堅持了一周寺院生活的各位營員表示熱烈的祝賀。爲什麼要表示祝賀呢,因爲我知道各位營員爲了探究生命的大道,在這七天的生活中,是忍受了許多痛苦的,以天氣來說,起初兩天是炎熱之苦,其後是悶熱之苦,等雨後驅散了暑熱之後又有寒涼之苦,有的人也許還有腿疼煩躁之苦,聽課有枯燥費解之苦,吃飯有口味不合之苦,和身邊的人交往可能還有曲高和寡和知音難覓之苦……雖然有衆多的苦,所有堅持了這七天寺廟生活,堅持下來的營員都是勇者、聖者,都是智者。因爲透過了這些痛苦,我們開啓了心中的疑惑,播下了智慧的種子,我們結下了覺悟的善緣。我相信這七天的生活,在諸位未來的人生路上會成爲一盞明燈,將你們前行的方向照亮。

  各位營員,我們所生活的時代,從外在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到我們內在的身心,有挑戰,有迷惘,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對我們80後90後的朋友來說,有幾種能力是需要培養的。

  第一,接受並適應無常變化的能力。首要的是我們要接受萬事萬物在遷流變化中,在這個時代,我們尤其能感受到這種無常給我們帶來的壓力和機遇給我們帶來的挑戰,無常的教導,不是讓我們消極,而是讓我們接受並認識這一事物發展變化的真相,以智慧和信心,以正面的心態去接受這一切。今天在學校裏學習,社會在劇烈的發展變化,未來走向生活走向社會的路會是什麼樣,有諸多的不確定,佛教讓我們正面面對這一切,從無常中去開發我們的智慧。因爲我們衆生,實際上都是比較喜歡穩定,不太能適應變化,我們希望一切穩定下來,但是諸行無常,它是不依我們意志爲轉移的真相。所以我覺得諸位這七天通過佛法的學習,應該在行動中提升面對變化的能力。

  第二,溝通協調人際人群的能力。佛法教導我們,一個人不是孤立的,一個事物不是孤立的,萬事萬物都在因緣的網絡中生存和發展。作爲一個人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在與父母與朋友的關系中如何達成自他的和諧,如何能更好的溝通,如何使你的團隊,使你所處的人群更和諧,更有競爭力,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在這幾天的學習中老和尚的教導,“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諧自他,以分享的心回報大衆,以結緣的心成就事業”——這四句話,大家都能背了,希望把這四句話,靈活具體的運用在生活中,讓它産生力量,産生效果,讓它給你的生活帶來改善,給你的人際關系,給你的處境帶來改觀。

  第叁,重視提升身心健全品質,開發生命覺性的能力。身心健全的品質,生命的奧妙是無窮的。世間有它自身的水准,釋迦牟尼佛發現所有衆生都有如來智慧德相,都可以像他一樣爲人類服務。但是,不是所有衆生都能體驗到這種境界,實現這種境界。佛法給我們的啓發,告訴生命的價值之所在,生命的價值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一個東西的價值,我們說它最後能幹什麼,一個人生命最終晚年能成就佛國,永遠不要對自己下最後的結論,永遠不要對自己下最後的判斷,永遠不要對自己下最後的分數,你的分數跟佛陀的分數一樣,現實的你可能充滿了很多缺點有很多疑惑,有很多問題。但以佛法去生活去修行,佛法所講的空就是無限的可能性,無限的可能性運用到我們的人生修養上,就是要永無止境地提高自己。所以剛才我講的提升身心健全的品質,就是需要一種心量,不要小看自己,當你小看你自己,世界就會小看你,我們現在的身心,有一個健康的水准,有一個健全的水准,這個水准可以不斷地升華。不斷地升華我們的生命,人人都有佛性,我們要開發這種佛性,我們要提高我們的各種認識水准,認識能力,我們有積累知識,邏輯判斷的能力,我們還有感知外界感知大自然的直覺能力,我們還有深入透徹智慧覺性的能力,這需要通過禅修去積累。

  我們在七天中聽了一天的茶禅課程,大家有沒有啓發呢?茶是生活中的事情,但是在這個領域是非常的深廣無涯。

  今天上午有一個營員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孔子說:食色性也。饑來吃飯,困來眠。言下之意把色也要引進去。佛法呢,實際上是對我們的生命,我們的人一個普通的狀態,發生一種質問,發生一種超越,就比如我們現在在這個房間,這個房間之外有非常之遼闊的世界,作爲世間的佛教徒,食色性也,你餓了就吃飯,這使你作爲一個世俗人的內涵沒有問題,佛教並不反對,就跟錢財一樣,君子愛財要取之有道,我們可以擴展一下,君子愛色呢,也要有道。同時,也希望大家有一份注意力,放在生命還有一種更高的境界,還有更高的快樂,更高的喜悅,我們不妨向那個境界探索。

  第四,不斷學習,洞察社會發展的先機,把握造福人類的能力。你們現在在學校裏面上學,你們現在是接受的老師教給你們什麼你們就學什麼,我們對社會的一些規則也是接受的,對社會現實也是接受的,這是應該的。首先我們要接受,我們要虛心的了解,我們要適應,同時學佛以後,我們要利用佛法,養成一顆開放的心,不斷以新的覺悟新的智慧來提升自己,以佛法的智慧來洞察社會各個領域發展的動向,這一點希望我們大家好好地注意。前面我們講了無常,另外釋迦牟尼也講這個世界是苦的,苦的意思是什麼呢?這個世界總是有缺陷,有問題的。所以社會發展的先機在哪裏呢,就在衆生的苦中,如果你有大慈悲心,你將不僅關注自己的苦,你也能關注社會人群的苦,從關注社會人群的苦中,找到未來你事業的目標。所以以這種眼光去定位你們的未來,你們就能走出新的路,你們能走別人走不出來的路,你們也能開創新的路讓更多的人來走。這就是老和尚講的“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奉獻人生,就是大慈悲心,慈悲心就是從苦中來的,他給我們以啓發。今天夏令營就要結束了,在這告別之際,我願意以這四種能力和同學們一起來分享。

  接受並適應無常變化的能力,提高溝通協調人際人群的能力;提升身心健全品質開發生命覺性的能力;不斷學習洞察社會先機造福人類的能力。

  柏林禅寺永遠是你們的精神家園,這裏的寺門一直是開的,柏林禅寺四個字,用百度搜索,就可以登陸我們的網站,希望大家多登陸柏林禅寺的網站,條件允許呢多回柏林禅寺。非常感謝營員在七天中對我們活動的配合,你們的積極參與,你們的熱情,給柏林禅寺、給所有的法師、給我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對你們充滿信心。

  在此機會,我也再一次感謝爲柏林禅寺操勞的我們的執行長利生法師,我們的副執行長明影師、明傑師以及柏林禅寺所有的班首執事們,柏林禅寺所有的居士們,包括做飯的看門的,這些人默默地成就了我們。希望大家不要忘記他們。

  最後祝大家身心安樂,福慧增長,阿彌陀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