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屆生活禅夏令營開營式上的講話
營員代表 許可
(2009年7月20日上午于文殊閣)
尊敬的老和尚、大和尚、各位領導、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各位營員:
大家上午好!
或長或短的舟車勞頓後,我們終于到家了。這庭前柏樹子的智慧,趙州吃茶去的禅機,曾吸引曆代佛子朝拜參訪。而今,我和在座的各位營員一樣,也榮幸地成爲這其中的一員。
我們大多數營員都是第一次來到祖庭,懷著新鮮好奇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想要看清楚這裏的一切。不得不承認,這裏同我們平日的生活差別甚大,有些外在條件看起來有些簡陋和不便。但我想,經過一段時間的夏令營生活,在座各位營員一定能從內心升起一種回家的感覺,那是一種安穩如慈母的懷抱,甯靜如慈母的微笑的感覺。于我而言,這是一種心靈回家的喜悅,一種安住當下的平靜。
初來乍到,這裏的作息和飲食讓我感觸最深。
城市的夜空沒有繁星如我昨夜所見,城市的黎明沒有清風如今朝拂我面,也許不是沒有,只是我習慣了城市的作息而忽略了身邊的風景。說實話,我還沒有習慣九點洗漱、十點入睡,沒有習慣四點起床,五點精神抖擻。但我清楚明白地知曉這一切沒有對錯、沒有是非,更無關好壞,這是一種生活,一種當下,我要經曆和體驗,並從中看清我自己。
寺院沒有山珍海味,沒有玉液瓊漿,沒有解饞的零食,于是過堂對我而言變得格外珍貴。平時,我很少吃飯不說話,而邊說話邊吃的時候常常忘記自己吃的究竟是什麼。在這裏,過堂時,龍含珠、鳳點頭的靜谧中,我和食物交流也成了一種修行。平時,我很少爲別人端飯送水,看著他們吃,自己卻還餓著肚子;平時,我很少吃完飯洗近千個碗,在這裏,過堂時,人人爲我;吃飯不僅僅是填飽肚子維持體力的方式,還成爲一種溝通。食物,這世間辛勤勞作的結晶,施與奉獻的載體,是我與衆生結緣的橋梁,一切甘美和香郁由此心自然而生。
人人在夏令營中的體會都不相同,但無論何種因緣,何種體會,今日共聚一堂都是值得珍惜和感恩的,是善緣之果。
我們營員一定會在生活禅夏令營中,用感恩的心對待我們相互之間、我們和法師之間、我們和柏林寺之間的因緣,包容彼此,欣賞彼此,分享這其中的收獲,廣結善緣,同增福慧。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