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營式上的講話
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廳副廳長 康志峰
(2010年7月20日上午于文殊閣)
尊敬的淨慧老和尚、尊敬的明海大和尚,各位法師、各位營員,尊敬的韓松社長、杜憲光主任、羅二虎書記、張軍衛縣長,同志們、朋友們:
雨過天晴,佛光普照,趙州祖庭柏林禅寺又迎來了一張張年輕的面孔,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生活禅夏令營隆重開營。借此機會,首先,我代表中共河北省委統戰部、省政協民宗委、省民宗廳、石家莊市委統戰部、民宗局對本屆生活禅夏令營的舉辦表示誠摯的祝賀!對在百忙中莅臨生活禅夏令營的各位來賓、專家、學者、朋友和全體營員表示熱烈的歡迎!
柏林禅寺是一座有著一千八百多年曆史的寺院,雖幾經興衰,然宗風依舊,“狗子無佛性”、“庭前柏樹子”、“吃茶去”等著名禅宗公案仍流傳至今。省佛教協會會長淨慧法師自1988年5月進駐柏林禅寺以後,率領本寺僧團大力弘揚佛法,重振祖庭,使沈寂在燕趙大地的千年古刹重現往日之生機。二十多年來,柏林禅寺在淨慧和明海兩位方丈的相繼努力下,傳承傳統,適應時代,僧團穩定,管理規範,道風純正,形成了在全國寺院中獨特的柏林禅寺宗風。“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的生活禅修行理念把柏林禅寺打造成了享譽海內外的知名寺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到此觀光,建立了與世界各國佛教界的友好交流。在宣傳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尤其是在創建和諧社會,興辦慈善事業方面,走在了我省宗教界的前列。
爲探索佛教融入生活,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途徑,1992年,淨慧法師就適時提出了以“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爲宗旨的生活禅修行理念,從1993年舉辦第一屆生活禅夏令營開始,至今已舉辦了十六屆。每屆生活禅夏令營的舉辦都得到了省委統戰部、省民宗廳的大力支持。每一屆生活禅夏令營,省佛教協會和柏林禅寺都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確定鮮明的主題和內容,常辦常新。生活禅夏令營從不同的角度實踐了“將信仰落實于生活,將修行落實于當下,將佛法融化于世間,將個人融化于大衆”的生活禅內涵,闡釋了淨慧法師倡導的“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生活禅理念,弘揚了佛教“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傳統,將佛教之精髓、禅之智慧融入了生活。一年一度的生活禅夏令營,努力將人間佛教的理念落實于現實生活,努力開拓佛教關懷社會、社會認同佛法的通道,在推動佛教文化的傳播,淨化人心,和諧社會,促進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方面起到了推動作用。我想這些作用以後還會發揚光大,並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好的積極作用。
“爲善最樂”是本屆生活禅夏令營的主題,這既符合佛教的“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的佛教信仰的綱領,又切合現實社會的需要。“爲善最樂”體現了佛教的方方面面,在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只重點談一個方面,就是我省佛教在慈善方面對社會的貢獻。
佛教慈善是社會慈善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88年成立河北省佛教協會以來,河北佛教界本著“服務社會,造福人群”的原則,積極興辦公益慈善事業,募資4000多萬元,在扶危濟困、養老助殘、興修水利、抗震救災,特別是救助先天性心髒病兒童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柏林禅寺則堪稱河北省佛教界慈善公益事業的典範,2008年南方冰雪災害、5.12汶川大地震、玉樹地震等等,不管哪有災情,明海法師都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慰問災民,了解災情,組織兩序大衆、護法居士通過爲災區舉辦祈福消災法會等方式,籌集善款,通過省紅十字會送往災區,解決災區人民的燃眉之急。在大災大難面前,佛教界人士總是以他們特有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宗教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無私大愛精神。柏林禅寺今年又在百寺幫百村活動中發揮帶頭作用,慷慨解囊,支持19萬元幫助豐甯滿族自治縣兩間房村266戶人家解決飲水困難問題,爲全省其他寺院做出了榜樣。且此項活動已作爲柏林禅寺的重點工作,將一直堅持下去。這些善行義舉充分展現了佛教莊嚴國土、利樂有情、慈悲濟世、感恩衆生的基本理念,體現了佛教界慈悲爲懷,普度衆生的博愛精神。
今天各位營員有幸來到柏林禅寺,相信你們在柏林禅寺短短七天的寺院生活,通過禅修、聆聽講演、吃茶談心、雲水行腳等活動,領悟佛教的真谛,體會佛教修行的方法,感受黨的宗教政策的溫暖,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也希望大家經過七天的寺院生活,能慈悲爲懷,多做善事,把佛教“爲善最樂”的思想帶到你們的生活中,發揚光大,喚醒更多的人都來做善事,幫助社會的弱勢群體,爲實現和諧社會做出積極地貢獻。
最後預祝第十七屆生活禅夏令營取得圓滿成功!祝大家生活愉快,身體健康,福慧增長!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