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傑譯:大手印教言——催動空行心弦 曆代巴沃祖古略傳
帕登巴沃祖古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前叁世均在印度顯現,其第一世被認爲是那爛陀寺的大班智達,第二世則是金剛亥母德雍贊英的顯化。
巴沃仁波切在西藏曾四世示現爲:親證且發揚蓮師岩藏法要的德童。第七世DB法王時,巴沃秋旺朗卓仁波切成爲法王的主要弟子之一,並被DB法王正式任命爲法王心子之一員,及洛劄一地(馬爾巴家鄉)乃囊大寺的住持,這是巴沃祖古在噶瑪噶舉傳承中的第一世。
乃囊寺系一叁叁叁年,由第一世紅帽法王夏瑪仁波切,在祖普寺以東所建。是一四九O年,第四世夏瑪仁波切建立羊八井寺於拉薩西北羊八井一地之前,噶瑪噶舉派紅帽系的主寺。
第二世巴沃楚萊天瓦仁波切是第八世DB法王的弟子,自此以後,曆代的巴沃仁波切都爲博學且實修的成就者。
第二世巴沃仁波切同時也是著名的藏文曆史著作《賢者喜宴》的作者,該書取材豐富,保存了珍貴的古代藏文史料,作者對一些重大曆史事件有獨到的見解,是一部被學術界公認的重要藏文史料;雖然自第二世巴沃仁波切起,這一轉世系統改以洛劄一地的拉隆寺爲主寺,但史學家們仍將之歸爲紅帽系的一個分支系統。
第二世巴沃仁波切曾陪同第九世DB法王前往西藏西部朝聖,並且和夏瑪仁波切一起爲年輕的法王受沙彌戒,以及教導大手印和那洛六法。而第九世DB法王也在祖普寺,將第八世DB法王及止貢噶舉的教法傳給巴沃仁波切。
第叁世巴沃仁波切楚萊嘉措亦由第九世DB法王剃度,並成爲其主要的弟子。
第十世DB法王則由第叁世巴沃仁波切在祖普寺授予出家戒,和第一世至第七世DB法王的灌頂、口傳和教授,以及全部的噶舉派教法,法王並和巴沃仁波切一起遊化各地。
第十世DB法王同時也認出了第四世巴沃聽列嘉措仁波切,授予仁波切一些基本教法,而使仁波切成爲其主要弟子之一,巴沃仁波切隨後的幾世轉世:巴沃楚萊東竹、巴沃楚萊秋嘉輿巴沃楚萊甯傑分別是第十二世、第十叁世及第十四世DB法王的主要弟子之一。而巴沃楚來甯傑在十四世DB法王圓寂後,亦曾從甯瑪派大成就者秋吉林巴在祖普寺接受了許多岩藏法的灌頂。
第九世的巴沃仁波切是第十五世DB法王的主要上師之一,仁波切傳給DB法王《瑞金傑森甯波》六卷岩傳法。
第十世巴沃仁波切系於一九一二年五月十日清晨誕生,出生時晨曦乍現,房屋上出現彩虹,香花如雨般由天而降,芳香遍滿大地;乃囊寺大殿中貢真護法(巴沃仁波切之護法)的佛龛上,供飾用的長卡達掉下來,顯示他要求尋找新的轉世仁波切;在寺衆將卡達獻給第十世DB法王,並請求法王迅速確認其轉世後,一九一五年巴沃仁波切四歲時,其身份爲DB法王正式確認。
第十五世DB法王系於一九一六年,佛初轉*輪日(六月四日),於祖普寺爲第十世巴沃仁波切剪發,並爲仁波切灌白度母長壽法;六月上旬法王在乃囊寺爲巴沃仁波切舉行坐床大典,並祈願仁波切長壽,此時香花由天而降,顯示許多瑞相。
一九一七年,第十世巴沃仁波切六歲時,開始在祖普寺接受DB法王所有的灌頂、傳法教授,經典、密續、儀軌、岩藏和律儀的訓練,仁波切同時也和法王一起接受了衆多偉大上師們的許多灌頂與開示。一九二二年第十五世DB法王圓寂,因此在一九二五年,巴沃仁波切十四歲時,仁波切谒見第十叁世達賴喇嘛,並接受其剃度。
隨後,巴沃仁波切在第二世夏瑪仁波切卡秋旺波所創設的閉關中心——桑殿傑薩做長期閉關潛修,並曾在洞穴內以禅修度過整個冬季。
一九叁一年,第十六世DB法王八歲在祖普寺舉行坐床大典時,由法王心子之一的巴沃仁波切獻供並做長壽祈請,巴沃仁波切完全地相信第十六世DB法王,與他敬愛的第十五世DB法王無二差別。
一九四〇年,巴沃仁波切廿九歲時,在前往西藏東北部都康的途中,仁波切在修法一座後,修複了一座由第叁世DB法王所建,而衆人在多次嘗試後,仍然無法修複的鐵橋,因而被康都地區人民稱爲:嘉達通肖喇嘛(修好鐵橋的喇嘛),仁波切聲名大噪。
同年九月卅日,巴沃仁波切在八邦寺受到第十一世太錫度仁波切、第二世蔣貢仁波切、第二世貝魯欽哲仁波切及佐欽康慈仁波切的迎接,並在此停留四年,接受灌頂、口傳及講解外,仁波切也給予寺衆第十五世DB法王之傳承灌頂。
一九四四年,巴沃仁波切回至乃囊寺,並且於一九四六年建立了一座新的閉關中心,同時開示:任何僧人若未經閉關禅修,不得爲已死或將死之人舉行度亡法會。同年六月四日,仁波切從第二世蔣貢仁切受比丘戒;同時也修繕了乃囊及紮噶(另名拉隆)兩座寺院。在乃囊寺,巴沃仁波切還爲在家衆建立了八關齋戒堂,宣布每年必須舉行一次八關齋戒,由仁波切自己供獻一切開銷所需的經費。
一九五六年,第十四世達賴法王訪問乃囊寺,並給予仁波切觀世音菩薩法門灌頂及加持。
一九五九年,巴沃仁波切離開西藏,經不丹而定居於印度噶林邦;一九六二年起,在第十四達賴法王囑咐下,前往瓦拉那西梵文大學擔任了四年的佛教哲學講師。一九六六年由於健康不佳而移往大吉嶺,隨後定居不丹;一九七五年六月前往瑞士做健康治療,九月應邀前往法國傳法,並在弟子慨贈的房屋和土地上,建立一座*輪中心,一直住到一九八四年左右。
在第十六世DB法王圓寂前不久,法王曾要求巴沃仁波切將其所學而法王心子們尚未接受的教法、灌頂悉數傳授給他們。
後來,第十世巴沃仁波切在尼伯爾加德滿都大白塔附近,建立了一座寺院;一九九一年九月初,巴沃仁波切以七十九歲高齡在該寺中圓寂,第十四世夏瑪仁波切、及第十二世嘉察仁波切等噶瑪噶舉派諸大仁波切,均聞訊奔赴尼泊爾爲其修法,並主持於九月下旬舉行的荼毘大典。
巴沃仁波切對每一衆生皆顯現其慈悲心,仁波切一再強調一切衆生從小昆蟲到人類,所渴望的僅是幸福和免除痛苦。因此仁波切奉獻其一生爲實現衆生願望而努力。
本文由筆者編譯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