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讀佛教的孝道(南懷瑾)▪P3

  ..續本文上一頁凡與皇帝親近者,多加殺害,現在自己死後,受報爲大蟒蛇,不得解脫,希望梁武帝念在過去情份,想法子救她,幫她在佛前求忏悔做功德,因此梁武帝將當時佛經中所有找得到的忏悔經文收集起來,自己又做了一篇祭文,替皇後修法忏悔,這便是後世廣爲流傳的“梁皇忏”(約西元五○叁年間)。

  由此看來,梁武帝這個人對夫妻情份還不錯,只是沒有盡到皇帝所應做的責任,如果他安心出家當和尚,應該會有了不起的成就,可惜卻走錯了路。雖然又吃素、又過午不食,夫妻感情也很好,卻無法除去想篡奪人家天下,自己當皇帝的野心,後來把佛事與國事糾纏不清,終至失國,令人惋惜不已。

  放焰口與拜水忏

  曆史文化的發展到了唐朝,密宗傳來中國,由不空叁藏編集“瑜伽焰口”(約西元七五○年間),于是佛教又有“放焰口”的法事。“放焰口”是爲了超度孤魂野鬼,其來源是因爲佛弟子阿難,有一次看到一個青面獠牙的惡鬼出現在他面前,嚇了他一跳,趕快找佛詢問所見何物?佛說這是鬼王,叫“面然大士”,也是菩薩,他帶領一些無法飲食的餓鬼,希望你能幫忙超度他們。阿難說:我沒有道,怎麼度化?于是佛便傳了一些咒語給他,教他如何依法而行,解救那些餓鬼衆生的痛苦。這便是瑜伽焰口的由來。當然後來加上了密宗一些其他咒語,和各種亡魂的忏文。其中有些淒豔美麗的文字,是經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等的修改。超度的文句,各行各業都有,什麼孤魂野鬼啦、紅粉佳人啦、文臣武將啦,乃至離家在外做生意客死他鄉的,吊死的、溺死的、燒死的,林林總總,應有盡有。

  我小時候寒暑假時,在僧寺讀書,翻開焰口的文字,一看便入了迷。那文字太美了,尤其什麼“昔日風流都不見,綠楊芳草髑髅寒”,這類的詞句,差點讓自己給迷住了。焰口一來中國,配合前述幾部經忏,使佛教在當時的社會流布得更廣更深。那時教育並不普及,淨土、華嚴、唯識等宗派的佛理哲學研究,只是少數上層的知識份子熱衷而已。真正推動民間佛教發展的,倒是這些同孝道思想關系密切的經文和忏文,並且在民間同時流行的道教也受此很大的影響。

  後來,到了唐朝末年(約西元八六○年間),又産生一部新的法本——水忏。這是一個和尚——知玄,生了個“人面瘡”,怎麼醫部無法痊愈,最後碰到一個得道的羅漢,引清水給他一洗,水到病除。乃依此因緣,寫下這篇乞法水消衍尤的忏文,受到民間廣大的歡迎。

  如此,這些焰口、水忏、梁皇忏等等的忏悔行法,形成了中國佛教別具風格的水陸道場等法會。法會期間,白天誦經拜忏,晚上蒙山施食、放焰口,鬧鬧熱熱得不得了。這樣一場戲唱下來,起碼叁天,當大和尚的都累死了,不但要唱得好,喉嚨也要耐用,手還要不停的比劃結印,坐在那個法座上,一下就是叁、四個鍾頭,也是一種不簡單的定力呢!

  經忏彰顯了孝道思想

  就這樣,剛才所講的那幾部經忏,讓佛教在中國各階層社會穩穩當當生了根。這些經忏,一部一部和孝道相互彰顯,彼此發明。尤其盂蘭盆會,不只爲了超薦此生父母,而是推及七世父母,甚至遠至千生萬生都在超薦之列。但是大家要注意,佛說是靠得道的人來超度,所以替人家做這個法會時,沒有道也要有道。法會期間,必須集中精神,一心不亂才行,一心不亂方合于道。佛家常說:“一子成道,九族超升”,這是指得道而言,不得道你說出家學佛便成,沒這回事。因此出家學佛,一定要精進努力,以悟道爲目標。不然恍恍惚惚,得過且過,那要糟的。至于如何方能悟道證道,這便有待多多研究《心經》、《金剛經》等經典了。

  舉行盂蘭盆法會,依法修持《盂蘭盆經》,這超薦功德如何呢?我告訴大家,絕對有用。我學佛幾十年,這裏的同學都知道,我每天晚上一定施食,希望淪落餓鬼道受苦的衆生,早日脫離苦海。我們老一輩子,從小就是在刀槍戰火中討生活,幾乎沒有一日是安甯的日子。當年我離開家鄉,一幌幾十年,沒辦法和親人聯絡,父母生死不知。一、二十年也沒消息,所以曾有兩句詩說:“曆劫幾能全骨肉,對人不敢論亡存。”內心很傷感。別人問超你的父母現在怎樣?實在不敢答覆,根本不願去提,怕講了會悲傷、會難過。

  我母親信佛,但並不大懂得什麼佛理。我在童年的時代,有次問她:媽媽,菩薩的眼睛爲什麼半開半閉?他爲什麼不張開眼睛?這個問題不好解釋。可是我的媽媽卻不假思索地回答,世界上的人太壞了,菩薩只好半閉著眼,不看爲妙,如果張開眼睛一看,這麼亂糟糟的一個世界,那真要氣死了。我一聽,哦,原來是這樣子啊!也蠻有意思的。

  這類往事,一眨眼,已經是幾十年前當小孩的記憶了。現在只有早晚給父母念經,事情再忙還是要念,經常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七卷、五卷,一定少不了的。如果不念,覺都睡不著,不施食我也睡不著。有時實在累極了,要休息,請旁邊的同學代勞。結果一覺醒來,恐怕別人飯菜做得不好,鬼朋友們不吃,擔心虧待了他們,又自己重新來過。

  行菩薩道濟度一切衆生

  並且,每一個朋友走了,中元節我照樣四十九天,觀想他們來接受施食。反正我天天大請客,多一個人,多加一副碗筷,不會有問題。不過我不刻意對別人提倡此事,但是這裏的同學,我則嚴格要求他們做。什麼大慈大悲?!花幾粒米,用一點水,利用幾分鍾布施給鬼神吃喝,你都偷懶,舍不得,要真替人煮菜做飯,侍候人家,那就更不可能了,像這樣一點同情心都沒有,修個什麼道?

  我這麼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換句話說,鬼神之道,確有其事。總之,這種包含著可貴道德觀念的輪回思想,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但要信而不迷,同于孔老夫子的一句話:“敬而遠之”。遠之不是要你不理不睬,而是保持一個恭敬的距離,那就對了。鬼神絕不害你,鬼神若害你,那你要自己檢點,看看自己的思想行爲有無缺失,是否做了虧心事?世上的鬼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啊!人是活鬼,鬼是死人,這道理須得好好的弄清楚。

  佛教的經典,沒有不教人規規矩矩做人的,不但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更要孝敬天下人的父母,視一切衆生如己出,如自己的兄弟姊妹。宋儒反對佛教,說佛教是“無父無君”的,這誤解太大了。真正的佛法——“至孝”。出了家,爲了解救自己和別人的痛苦,應該趕緊用功,修道成道,使親生的父母眷屬得到好處,並且利及七世的父母親友,更擴而大之,行菩薩道,救濟法界一切衆生。這才是偉大孝道的充份發揮,又有什麼好爭論懷疑的呢?

  

《解讀佛教的孝道(南懷瑾)》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