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這八個字,是一卷經的名目。波羅蜜多,也有省去一個多字,只稱波羅蜜的。佛經裏頭,說生死是此岸,了脫生死,叫做到彼岸。這六個字意思,是說用了大的智慧,度過這邊有生死的岸,到那邊沒有生死的岸。心經是完全講的心性的道理,說明白一切的法,都是一念的心裏頭變現出來的,像是空裏頭現出來的花。這種花本來是虛空的,沒有體質的,所以雖然看見像是有花的相,實在是沒有的。既然本來沒有什麼花,還有什麼可以取呢。既然沒有什麼可以取,還有什麼可以得到呢。心性所現的一切法,都像這種空花的樣子。凡夫沒有智慧,把那同了空花一樣的法,當做真實的事情,就起了貪取的心,算這個是能取法的我,那個是我所取的法。因爲有了這種我見,起了能取所取的心,虛妄的造出種種業來,受那一世一世生死不了的苦。不曉得一切的法,實在就是自己的心。用自己的心,去取那自己的心,你想還是有所得的呢,還是無所得的呢。凡夫認做了有所得,所以時時處處,接二連叁的起妄想心,冤枉受那一切的苦。諸佛菩薩曉得是無所得的,絲毫不起妄想的心,所以能夠證著自己的心性,得著涅槃菩提的妙果。這種妙果,雖然說是得著,實在也並不是從外面得來,還就是自己心性裏頭本來有的,所以說到底還是無所得。但是雖然是無所得,究竟心性的妙用,完全是得著的了。衆生同了佛的分別,就在這有所得,無所得的兩種見解上分的。這本心經,就是說明白一切的法,都是空相,無所得的,教人不要妄起取著的心,那是離苦得樂的秘訣,所以稱做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的解釋,另外有用白話來解釋得很詳細的本子的。現在不過把經文的大意,約略講講。那麼就是不看白話解釋的本子,也可以曉得一些了。若是要明白經文的意思,只要請一本心經白話解釋看了,就曉得了。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礙罣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叁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
摩诃般若波羅蜜多
這八個字,是一切講般若經的總題目。摩诃,是梵語,翻譯中國文,就是一個大字。般若波羅蜜多,前邊已經解釋過了。六祖惠能大師,教人淨了心,念這一句。說世界上的人,本來自己都有智慧的,這種智慧,就叫佛性。自己的本性就是佛,離了自己的本性,沒有別的佛。自己的心性裏頭,能夠包含一切的法,就是虛空也包在心裏頭的,那麼心量的大,還了得麼,所以說是摩诃。般若是沒有形相的,就是自己的智慧心。心著在境界上了,就有生滅,像是水裏頭起了波浪,那就是在這邊生死的岸了。心能夠離開了境界,就沒有生滅,像是水能夠常常流通了,那就是到了那邊涅槃的岸了,所以稱做波羅蜜多。大師又說四句偈道,摩诃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叁世諸佛從中出。這個偈的意思,是說摩诃般若波羅蜜多的一種法門,最是尊貴,最是上等,最是第一,沒有比這種法門,更加高妙的了。這種般若的心性,沒有那過去未來現在的叁種界限的。所有叁世一切的佛,都是從這個法門裏頭修出來的。照這個偈看起來,就見得這種法門的高妙了。在從前五代的梁朝時候,有一個布袋和尚,是彌勒佛的化身。現在寺院裏頭山門口,塑的彌勒佛像,實在就是那布袋和尚的相貌。因爲他常常拿著一個布袋的,所以稱他布袋和尚。他同了四明的蔣宗霸很要好的,教蔣宗霸念摩诃般若波羅蜜多,做每天的功課。因爲他天天這樣的念,所以大家都把蔣宗霸叫做蔣摩诃。布袋和尚在嶽林寺化去了後,過了十年,浙江人到四川去,又看見這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就托這個浙江人,回到四明去對蔣摩诃說,教他自己保重,等將來再同他見面。那個人回來告訴了蔣,蔣說我已經曉得的了,就備了齋,約他的親戚朋友,都來相會。他洗好了澡,跏趺坐了,也就化去了。這不是念摩诃般若波羅蜜多的大好處麼。從前帝釋同了阿修羅打仗,帝釋打敗了,去告訴梵天王。梵天王就教帝釋念這八個字,忽然刀兵從虛空裏頭落下來,像雨點一樣的多。阿修羅的身體手腳,都打傷了,就逃走了。可見得這八個字的功效真是大得很哩。能夠常常念這一句,一定能夠有大智慧得著的。念的時候,這一句要連念叁遍的。並且從這一句起,一直到下邊普賢菩薩十大願,都要合了掌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