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從選擇 關于愛心工程的一席對話▪P2

  ..續本文上一頁我一邊問,一邊細細地打量面前的叁個人。他們都穿著破舊而單薄的袍子,大片的雪花正毫無顧忌地飄落在他們光光的脖頸裏、淩亂的頭發上,他們沒有任何多余的可以禦寒的衣物,也沒有任何可以避雪的雨具,而他們正是投奔我而來的,盡管有很多事等著我去處理,但我又怎能對他們置之不理呢?

  沒有太多的猶豫,我把他們請到了家裏,打開電暖氣爲他們暖暖身子,又給他們拿出了糌粑、酥油和熱茶。

  我的熱情很快讓他們消除了羞澀和顧慮,女人一邊狼吞虎咽地吃著糌粑,一邊時而急促、時而間斷地向我講了一大堆零零碎碎的片斷,整理起來,就是這樣一段感人的故事:

  她本來是村子裏數一數二的漂亮姑娘。在她年輕的時候,成群的小夥子整天跟在後面挑逗示愛,但她卻愛上了其貌不揚的孩子父親。

  結婚之後,二人夫唱婦隨、相敬如賓。夫妻先後生下一兒一女,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鄉鄰關系也處得親如家人。

  聽著她的敘述,我的眼前也展現出了一副其樂融融的場景。

  無常總是在人們的不經意之間不速而至,很快,天塌地陷的變故光臨了這個看似平靜的家庭。

  一年前,她得了肺結核。醫生的診斷書剛一下來,人性也在自私的沼澤地中開始沈陷。狠心的丈夫因爲擔心被傳染,更不願承擔起既要爲老婆治病,又要撫養兩個孩子的責任,趁著母子不備,偷偷地溜走了。平時往來密切的親友也一下子都躲開了,其他鄉親更是避之唯恐不及,麻木和冷漠硬生生地撲向了母子叁人。他們四處討借、八方求援,遭受了無數的白眼和冷遇,結果連從家鄉到馬爾康的路費都無法湊齊。

  帶著強烈的生存欲望,母親背著年僅4歲的女兒,拉著12歲的兒子,一路搭便車、抄近道,風塵仆仆地趕到了馬爾康。

  可憐的小男孩雖然年齡不大,卻過早地嘗到了生活的艱辛,領略了現實的殘酷。爲了給媽媽籌到一點醫療費,他帶著妹妹沿街乞討,白天吃著別人的殘羹剩飯,夜晚睡在馬路街沿冰涼的水泥地上。一個好心的客店老板在得知母子的遭遇後,動了恻隱之情,免費讓他們在客店留宿。但乞討來的這些由一毛、五毛的零鈔湊成的數目,卻遠遠抵不上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的醫療費用。

  雖然醫院的醫生們也很同情這叁母子,但醫院畢竟不是慈善機構,不可能長期爲他的母親提供免費治療,叁母子最終還是在滿懷歉疚的目光中被掃地出門了。

  眼看生存的希望在一點點萎縮,叁母子的整個世界也即將隨之坍塌。正當走投無路之際,一個路人把他們帶到了學院,並爲他們指了前往我家的路。

  不等敘述完畢,女人早已哭成了淚人。小男孩不斷地用黑糊糊的手擦去媽媽臉上的淚水,並不停地向我磕頭,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換來與媽媽的長相伴隨。

  有誰能在聽到這些情節、看到這些場景後,可以毫不爲之動容呢?我想,即使再冷血的人,也會爲此而潸然淚下的。無論如何,面對這種對境,任何一個大乘佛子都沒有權力坐視不顧、置若罔聞,我們必須爲這些貧苦的人們撐起一片世界!不能因爲窮,就讓年幼的孩子失去擁有媽媽的資格,承擔離開媽媽的痛苦啊!

  在看到有生以來第一次有這麼多錢放在面前的時候,叁母子驚喜得目瞪口呆,他們似乎擔心我會改變主意,急急忙忙地奪門而出。

  兩年以來,因爲接觸了太多需要幫助的人,看到了一幕幕叩擊心扉的場景,我實在無法做到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本來,隨著年齡的增加,心境應該由喧囂歸于平靜。別的修行人都在韬光養晦,感受繁華落盡的樸素與淡然,而我卻選擇了一條與之截然相反的入世之路。可能因爲不合天理的緣故,所以注定會走得艱難。

  不過,盡管我如此不識時務,卻有那麼多的人在默默地予以支持——有的居士放棄了在大城市住別墅、開洋車的優越生活,自願到基建現場監工,住的是臨時工棚,吃的是粗粝便餐;有的出家人犧牲了在學院聞思修行的機會,在工地身兼數職——既是監工、管理員,也是采購、炊事員,幾個人撐起了教學樓、宿舍樓等龐大工程的管理;一些人起早貪黑,整日忙著學生的頭疼腦熱、衣食住行;老師們也在與其他學校工薪相同的情況下,嘔心瀝血、孜孜不倦,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各大城市的道友們也熱心操持著學校的後勤保障——從被褥到拖鞋,從電視機到洗衣機,不僅讓學生們在開學的時候有整潔的新衣服、新鞋子,過“六一”的時候有琳琅滿目的食品、禮物,更讓學生們更多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也讓老師們減輕了教學之外的體力與心力的負擔;下羅科瑪的部分教師針對學生成績無法提高的現狀,毫不吝啬自己的休息時間,主動提出將學生全部改爲寄宿,每天加早讀和晚課的建議……另一些人也從不解到理解、從懷疑到信任,最後成爲堅定的擁趸。正是一群群無私、善良之人的幫助與關懷,才促成了一件件愛心事業的圓滿。

  作爲在其中牽線搭橋的人,我十分清楚,大多數幫助他人的人與接受幫助的人素未謀面,甚至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擦肩而過的機會都沒有,但愛的力量卻可以穿越心靈、穿越時空,讓需要幫助的人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一份來自他人的溫暖。

  按常理,我應該代表這些受助人向愛心人士們表示一份真誠的謝意,但大恩不言謝,感謝的語言說得再多,也會顯得蒼白無力,只有實際行動的回報,才是真正的謝恩。

  當然,我也清楚,本來人的發心就不是恒久的,人的沖動往往也是有限的,再加上今年以來CPI指數持續居高不下,股市的暴跌,地震的余波,經濟滑坡的沖擊,以及其他各種因素,想在短時期內實現一個個目標,肯定是不現實的。

  在發願致力于慈善事業之初,我就料到會有各種困難和負面影響:盡管我從未讓每一筆經手的資金在手裏停留,總是及時地交給了相關的管理人員;盡管我從未經手每一筆資金的使用,都是由專人負責監管;不但沒有吞侵一分一毫,甚至包括別人給我的大部分供養,也都投入到慈善事業當中了,但別人的不理解、誤解甚至攻擊卻是在所難免的,比如認爲我在以此爲借口趁機斂財,或者是在貪圖個人的名聲等等。但想到那一雙雙殷殷期盼的眼睛,我就無法停息下來,我暗中鼓勵自己:只要有可憐而無助的人向我發出求救的信號,只要各種因緣具足,我將盡己所能地爲他們提供幫助,直到因緣終結、山窮水盡。

  沒想到我一口氣講了那麼多,還沒聽完我的敘述,面前這個唯一的聽衆早已眼圈發紅、唏噓不止,他深有感觸地說道:“記得有個故事裏講了一個窮人的經曆:他一直爲自己沒有一雙像樣的鞋子而自卑、憤懑,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個沒有雙腳的殘疾人,他才意識到自己的幸福——對方居然連可以穿鞋的腳都沒有!

  我就是那個忿忿不平的窮人!每當看到別的朋友開寶馬、住別墅,想到自己還在爲一套房的分期付款而忙碌奔波的時候,我已經忘了還有那麼多掙紮在生活邊緣的人們,更忘了自己也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份力所能及的幫助!人就是這樣,總是喜歡擴大自己的痛苦,而忽略別人的絕望。您的一番表白讓我讀懂了,作爲一個大乘修行人,究竟應該如何抉擇!”

  夏日的原野上傳來青草的芬芳,雖然冬天在暗中伺機等待,迎接這些青草的,將是發黃與幹枯的命運,但在可怕的蕭條和枯萎中,卻醞釀著勃勃生機。當下一個春天來臨的時候,山野的草木必定會按時返青。春夏秋冬的演變,黑夜白晝的更替,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是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擋的!

  我相信,即使有一天我沒有能力再支撐這一份事業,但這根愛心的接力棒還會一直傳遞下去。我相信,只要有愛,貧瘠的土地也能盛開鮮花;只要有愛,荒涼的沙漠也會化爲綠洲!

  這就是菩提心的力量!

  土鼠年六月初四

  索達吉自勉而書

  

《無從選擇 關于愛心工程的一席對話》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淺談佛教無常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