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宗爲什麼會在近代受到人們的重視?
在佛教八大宗派中,法相宗的曆史是最短的,這主要是由于唯識之學的義理相當煩瑣,不容易被人們接受,而且在法相宗的學說中,包括了對現實的變革,而這也不可能得到統治者的歡迎,因此只傳了四代就銷聲匿迹了。
自唐武宗毀佛以後,法相宗的許多著作流傳到了日本,在日本也創立了唯識宗,並且作爲南都六宗之一傳承不絕。在清朝末年,楊仁山居士從日本帶回了法相宗的經典,然後,歐陽竟無居士創建了支那內學院,並且致力于對唯識的宣揚,唯識學得以重新複興。
此外,由于法相唯識學在邏輯推理和認知科學探討方面很有見地,所以受到學術界的重視,譚嗣同、梁啓超、章太炎、熊十力等人都曾經對法相宗的學說作了新的解釋。例如譚嗣同指出,唯識思想可以正人心,使人舍身救世;梁啓超認爲法相宗的“萬法唯識”的認識論,可以通過心力來征服世界;章太炎把法相宗作爲基礎,提出了“無神宗教”,並用來反對外來侵略。正是在諸多學者的倡導下,法相宗在近代重新煥發出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