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近代,爲什麼居士佛教能夠繁榮發展?
佛教徒由出家信衆和在家信衆兩大部分構成,在我國,通常將在家信衆稱爲居士。
明清兩朝,佛教在下層老百姓中日益普及,所以在家中研習佛教的人也逐漸增多,于是,在家的居士就慢慢成爲佛學發展的主流。
在清朝末年的居士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彭紹升、楊仁山等人,他們都對佛教的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
彭紹升搜集了曆代居士奉佛的事迹,編著了《居士傳》50卷,並在《淨土聖賢錄》、《善女子傳》中宣揚淨土信仰。在彭紹升的大力弘揚之下,淨土禅宗開始很快盛行起來。
楊仁山也對近代佛教做出了卓越貢獻,當時,有許多學者僧人都受到了他的思想的影響,例如近代史上鼎鼎有名的思想家章太炎、譚嗣同、李證剛、歐陽竟無等人,都曾經跟隨他研習佛學。
自民國以來,在家居士研究佛教的風氣就更爲盛行了,很多居士爲弘法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