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叁武一宗”法難?
在中國佛教史上,“叁武一宗”法難,是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後周世宗這四位帝王實施的四次毀佛事件。
北魏太武帝之所以滅佛,是由于他聽信了道士寇謙之和宰相崔浩的讒言,改信了寇謙之的天師道,並且在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先後下令誅殺沙門,焚燒寺院和經像。
第二次毀佛事件發生在北周武帝時期,主要原因是北周武帝受到衛元嵩和道士張賓的影響,于北周建德叁年至六年(公元574~577年),頒布了廢佛、道二教令,不僅寺廟、經像都遭到了破壞,沙門、道士都被迫還俗。據說當時大約有2萬多名沙門被迫還俗,在關隴地區的佛法全部被破壞,佛教從此就銷聲匿迹了,曆史上稱爲“周武法難”。
唐武宗笃信道教,當時的宰相李德裕也信仰道教,所以,在宰相和道士趙歸真的鼓吹煽動下,唐武宗決心毀佛。佛教再次面臨一場浩劫。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滅佛。唐武宗下令所有的僧尼還俗,如果有人不從,當場處決,隨後,又再次下令毀寺焚經。當時,總共拆毀了將近4600所佛寺,燒毀了4萬余所寺廟,總共有26萬多名僧尼還俗。在曆史上把這次毀佛事件稱爲“會昌法難”,這也是中國佛教曆史上最大的毀佛事件。
顯德二年(公元955年),周世宗認爲衆多的佛教寺院僧尼致使國家的財政負擔加重,于是下令禁止私自出家,不許創建寺院,並且把未受敕額的寺院都毀棄了;民間的佛像、銅器統統交給官司鑄錢,如果有私藏的人一律處死。在這次法難中,總共有3萬多所寺院被廢毀,還有大量的佛像和鍾、磬等法器被鑄造成了銅錢。
這四次法難給中國的佛教帶來了致命的打擊,無數的寺院、經書、佛像、法器被毀,無數的僧侶失去了性命,嚴重扼殺了佛教的發展,致使佛教衰微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