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在中國佛教史上,法顯西行求法的意義是什麼?

  在中國佛教史上,法顯西行求法的意義是什麼?

  在中國曆史上,法顯是第一位前往印度巡禮佛迹,求取經律,並且獲得了巨大成就的中國僧人。東晉隆安叁年(公元399年),他從長安出發,向西前行到達了巴連弗邑,他在這裏停留了叁年,求得了大量的經律論梵本,包括《薩婆多部律抄》、《摩诃僧只阿毗昙》等,後來,他又將這些經本傳到了斯裏蘭卡。

  義熙八年(公元412年),法顯回到中國,隨後,他與梵僧佛陀跋陀羅一起翻譯了《大般泥洹經》、《摩诃僧祇律》等5部49卷佛經。他在《曆遊天竺記傳》一卷中,對自己的西行經曆以及天竺各地的佛教情況作了介紹,這些記錄對考證當時的印度提供了很重要的資料,並且受到世界東方學者的重視。

  他歸國後不久,編寫了《法顯傳》(即《曆遊天竺記傳》),這是唯一的一部關于法顯的著作。在《法顯傳》中,他根據個人實地的經曆以及所見所聞,記載了在一千五六百年以前,中亞、南亞部分地區和東南亞地區的曆史、地理、宗教,是一部傑作,對于研究古代中亞、南亞的情況有著特殊的地位和價值。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