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羅什對中國佛教做出了哪些貢獻?
鸠摩羅什(公元344~413年)是西域龜茲國(今天的新疆庫車縣)人。他在幼年時期,跟隨母親出家。他最開始修學的是小乘佛教,後來修行大乘佛教,尤其擅長般若。在東晉後秦弘始叁年(公元401年),姚興派人把他迎到了長安(今天的陝西西安西北),並且尊他爲國師,他成爲我國的一位大譯經家。他在長安居住期間,帶著弟子僧肇等800多人,翻譯了《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妙法蓮華經》、《維摩诘所說經》、《阿彌陀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等佛經,以及《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和《大智度論》等經典,總共有74部,384卷。單從對佛經的翻譯來說,鸠摩羅什最重要的貢獻在于他對龍樹創立的中觀系統典籍作了系統的介紹,而且他還翻譯了《成實論》,後來,成實逐漸形成了一門獨立的佛教學派,並且在南北朝時期盛極一時,後人也稱他爲成實師。鸠摩羅什翻譯的佛經標志著中國佛教的理論水平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