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結集是什麼意思,印度佛教史上發生過的結集有哪些?

  結集是什麼意思,印度佛教史上發生過的結集有哪些?

  所謂結集,是指大家聚集在一起念誦佛說過的遺教,然後對佛法進行討論、甄別、確定、審核,再用文字編撰成爲經典。

  在佛教的曆史上,先後總共有六次結集。第一次結集是在佛陀涅槃後不久,佛陀的弟子大迦葉等500人,在王舍城外毗婆羅山的七葉窟舉行了結集。這次結集是由優婆離和阿難陀誦讀毗奈耶戒律和法經,然後由會議確定,編纂成書。

  第二次結集是在佛陀逝世100年後,由于僧團中出現的關于戒律的爭論,于是,耶舍長老召集700位學德兼優的僧衆結集,根據律藏斷定當時爭論問題中有十件事爲非法。

  第叁次結集在佛陀逝世235年後,也就是在阿育王時代,當時有很多佛教之外的教派人員混入佛教徒中,擾亂了教義,所以在阿育王的支持下,以國師目犍連子帝須爲首的1000名比丘在波吒利弗城結集,對佛教中摻雜進來的外道東西進行了清除。

  第四次結集是在佛陀逝世400年後,由世友召集500名比丘進行集會,對以前所有的經、律、論叁藏進行了總結,並對叁藏作了注釋。今天,前兩種注釋已經失傳了,只有後一種注釋保存了下來,被稱爲《大毗婆沙論》。

  第五次結集是在距今80多年前,緬甸明頓王邀集衆多比丘對巴利文叁藏進行了校勘,並且將叁藏全文和校勘記刻在石碑上,直到現在依然保存在曼德勒城。

  第六次結集是1954~1956年,緬甸聯邦政府爲了紀念釋迦牟尼佛涅槃兩千五百年發起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