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課誦?
課誦就是佛教寺院定時念持經咒、禮拜叁寶、梵呗歌贊等法事,因爲希望在課誦中獲取功德,所以也被稱爲“功課”。
念誦的方法總共有四種:一是進行音聲念誦(出聲念);二是進行金剛念誦(口不動舌動);叁是進行摩地念誦(心中默念);四是進行真實念誦(按字義來修行)。一般的課誦都是音聲念誦。
在我國,念誦儀製是由東晉道安創製的,規定有常日六時行道和飲食唱食法,也就是課誦齋粥儀式。當課誦製度傳到明清兩朝時,逐漸定型爲朝暮課誦,並且成了各寺院僧衆與居家信徒的必修功課。
朝暮課誦的具體內容是:每天清早洗漱完以後,要上殿課誦,目的是讓思緒保持清淨;每天午後叁點左右,再一次進行課誦,目的是消除昏睡的狀態。這兩次課誦的經文都是從大乘藏經中選取出來的,如《楞嚴咒》、《大悲十小咒》、《阿彌陀經》、《忏悔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