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五戒是指哪五種戒律?
一般來說,五戒是指在家居士,也就是優婆塞、優婆夷應該持守的五條戒律,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第一,殺生戒。佛說,世間的衆生都具有佛性,都是可以成佛的。而這衆生包括胎生的、卵生的、濕生的、化生的四大類,所以佛家認爲除了不能殺人以外,也不能夠傷害畜生、蟲蟻等。不但要戒除直接殺害,而且也要戒殺因和殺緣,例如,獵人是直接傷害的人,而賣獵槍的人則是間接幫助殺害生命的人。
第二,偷盜戒。偷盜就是指偷取有主人的物品。不管是直接偷,如竊取、搶劫,還是間接偷,比如貪汙、舞弊;也不管是明顯的偷,比如勒索、詐欺,還是隱蔽的偷,比如假公濟私、渾水摸魚,凡是用以上不正當的手段獲取自己不應該得到的財物,都被稱爲盜。
第叁,邪淫戒。邪淫戒分爲兩類,出家人需要從根本上戒除所有的淫念,在家修行的居士除了配偶以外,要禁除所有的性關系。
第四,妄語戒。妄語是指不真實的話,包括兩舌、惡口、妄言、绮語四種。兩舌的意思是搬弄是非;惡口的意思是出口傷人;妄言的意思是胡言亂語,欺騙他人;绮語的意思是花言巧語,言而不實。
第五,飲酒戒。因爲飲酒會使人心神不清醒,自律性降低,並且引發其他的罪惡,觸犯以上四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