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文 〗
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爲說法。
〖 釋義 〗
應該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男居士)、優婆夷(女居士)身得度的,觀音菩薩就化身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爲他說法。《洱海叢談》一書可以證實。
書中記載了觀世音菩薩的七種化身:一、唐代永徽年間,化身爲白須老人,頭戴紅蓮瓣冠,身披袈裟,手持缽盂,到農家乞食。二、化身爲梵僧,拿著缽盂在向送飯的農婦乞食。叁、化身爲梵僧坐在寶山的一塊大磐石上。四、化身爲一個僧人,持杖拿缽,牽著一條白犬,在開南郡乞食。五、化身爲僧人,手持楊枝,足穿木屐行走,馬也追趕不上,用箭射,箭全變爲蓮花,現在洱海東邊還有“蓮花菜”的名稱。六、化身爲遊方僧人,忽然騰空示現觀音大士像。七、化身爲僧人,名叫菩提陀诃。以上乃是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