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忍慈尊者,忍,《瑜珈論》曰:“雲何旬忍,自無憤勃,不報他怨,故名忍。”《唯識論》卷九曰:“忍,以無瞋精進審慧及彼所起叁業處性。”《大乘義章》卷九曰:“慧心安法名之爲忍。”即忍耐違逆之境而不起瞋心,安住于法而不動心。慈,《智度論》卷二十七曰:“大慈與一切衆生樂。”行忍慈,即修忍慈之行者。
尊者于修行中處逆境而不憤懑,始終抱著大慈大悲的胸懷,度己度人,堅持不懈,因而道行深厚,忍、慈兼備,功德圓滿,終得羅漢果位。
行忍慈尊者,忍,《瑜珈論》曰:“雲何旬忍,自無憤勃,不報他怨,故名忍。”《唯識論》卷九曰:“忍,以無瞋精進審慧及彼所起叁業處性。”《大乘義章》卷九曰:“慧心安法名之爲忍。”即忍耐違逆之境而不起瞋心,安住于法而不動心。慈,《智度論》卷二十七曰:“大慈與一切衆生樂。”行忍慈,即修忍慈之行者。
尊者于修行中處逆境而不憤懑,始終抱著大慈大悲的胸懷,度己度人,堅持不懈,因而道行深厚,忍、慈兼備,功德圓滿,終得羅漢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