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婆長尊者,即僧伽提婆。本姓瞿昙,故又稱瞿昙僧伽提婆,北印度罽賓國人。
尊者學通叁藏,尤善《阿毗昙心論》,洞其纖旨。爲人俊朗有深鑒,而儀止溫恭。前秦建元年中(365——384)至長安。十九年應比丘法和之請,與竺佛念合譯《阿毗昙八犍度論》二十卷。翌年,高僧道安主持譯出之《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即請尊者與僧伽跋澄、昙摩難提共宣梵文。後昙摩難提曾譯出《中阿含經》及《增一阿含經》,文義頗多差謬,而當時僧界領袖道安己示寂,又值關中大亂,故欲修正而未果。
後數年,關東清平,尊者與法和等衆徒東遊洛陽,研講《阿含》等經,遂通曉華語,乃更譯出《阿毗昙心及鞞婆沙》等論,並改定先出之衆經。未久,應慧遠之請,渡江登廬山。東晉太元十六年(391)于般若臺譯出《阿毗昙心論》四卷及《叁法度論》二卷。
隆安元年(397)遊建業,受瑯琊王司旬素之延請,重譯《中阿含經》,宣講《阿毗昙》,名僧畢集,衆皆悅悟。計其所譯經典約百余萬言,道化聲譽之高,東漢安世高以來,無有出其右者,後不知所終。
提婆長,又作僧伽提和,僧伽谛婆。意譯爲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