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殊行尊者,即文殊菩薩當世身。曼殊,又作満濡、曼乳。譯作妙。系曼殊室利之略稱。亦即《維摩經》所謂之文殊尊者利。曼殊室利,意即妙德、妙吉祥,爲四大菩薩之一。曼殊室利菩薩于佛陀入滅後在印度出世,宣揚大乘教義,于密教胎藏界示現童子形。
據《文殊室利般涅槃經》載,文殊生于古印度舍衛國的一個婆羅門家庭,據說他出生時家中出現許多瑞兆,故名。後隨釋迦佛出家。釋迦滅度後,他來到雲山,爲五佰仙人解釋十二部經。最後又回到出生地,在尼拘樹下結跏趺坐,入于涅槃。
又據《文殊尊者利法寶藏陀羅尼經》,佛陀曾告訴金剛密迹主菩薩,在贍部洲東北方有一個叫“大振那”的國家,國中有一座大山,山有五峰,稱爲五頂山。佛陀去世以後,文殊菩薩將以童子形遊行于此,在山中居住,爲衆生宣說佛法。中國佛教認爲山西五臺山就是佛經中所說的“大振那”國的五頂山,因此以五臺山爲文殊菩薩說法道場而成了佛教的聖地。尊者爲衆菩薩之首,被認爲是如來法王“之子”。因此常稱他爲“法王子”。他是智慧的化身,經常協同釋迦宣講佛法。
在《維摩诘經》中,他又代表釋迦佛,率領弟子們前探望病中的維摩诘,並與維摩诘反複討論大乘佛教教義,宣說大乘佛法玄理。
曼殊行,又稱曼殊室利童子,略稱曼殊童子。文殊菩薩,全稱文殊師利,又作曼殊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