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正尊者,即唐代禅宗高僧懷海(720-814)。俗姓王(一說姓黃),祖籍福州長樂。是我國禅宗叢林清規的製度者。
尊者從潮陽西山(廣東潮字)慧照禅師落發,依衡山法朝律師受具足戒。後至廬江(安徽)浮槎寺閱藏。于大曆初年(766),聞馬祖道一禅師在南康(位于江西)豎立南禅法幢。師遂前往投其座下。據《百丈懷海禅師語錄》載,以“百丈野鴨”的公案而開悟,得馬祖大機大用。
馬祖寂後,受衆之請,于江西百丈山自立禅院,門徒雲集。其最大貢獻,在于綜合大小乘律,爲禅宗首創法製,即著名的“百丈清規”,並親率衆弟子共同遵行。尊者至晚年猶勤勞不息,叢林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佳話。以其後半身皆住于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故世稱百丈禅師。門下龍象雲集,其中黃檗希運門下出臨濟義玄,開臨濟宗。沩山靈佑門下開山仰山慧寂,創沩仰宗。元和元年示寂,谥“大智禅師”後又多次追谥“覺照禅師”、“弘宗妙行禅師”。
現存語錄有《百丈懷海禅師語要》二卷、《百丈懷海禅師語錄》一卷、《百丈懷海禅師廣錄》一卷,爲禅宗語錄之較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