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勝尊者,爲佛陀前世身。
相傳,佛陀生母摩耶夫人在藍毗尼園生下他後七天便去世了,他由姨母波阇提夫人撫養長大。其父希望他能繼承王位,但人世間的生、老、病、死等種種痛苦和煩惱時時困擾著他,始萌出家修行、尋求解脫之念。
出家後,他遍尋名師,但毫無所得,于是開始了六年的苦行生涯,希望通過肉體的自虐而達到解脫。也未達到預期的目的。于是他決定放棄苦行,來到伽耶,在菩提樹下,向東敷草設座靜思。經過七晝夜的闡思靜慮,終于徹悟人生安無盡苦惱的根源和解脫輪回的方法,獲得無上大覺而成佛。
之後,他到波羅奈城的鹿野苑“初轉*輪”,向曾經隨侍的五比丘宣說自己悟證的道理。此後,他在印度北部恒河流域一帶的說法,得到了摩揭陀國王、拘薩國國王等的支持及資助,使佛教有了很大的發展。
佛陀一生傳教幾十年,八十歲時,在拘屍那迦城的婆羅雙樹下去世。相傳他的舍利被分作八份分別起塔供養。佛教徒爲了紀念教祖佛陀,造了許多佛像供奉禮拜。釋迦佛的尊像有坐像、立像和臥像等,分別表示釋迦遊行說法、濟度衆生及離開人世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