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尊者,道,即遊履、通入之義;梵語修道之意又作有學道。于大乘唯識之中,初地之住心以後,至第十地最後修金剛無間道,稱爲修道。
佛教將修習菩薩乘的過程分爲十地或十住,即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
由第一發心住至第四生貴住名爲"入聖胎",由第五便具足住至第八童真住名爲"長養聖胎",至第九法王子住則相形具足而出胎,既爲菩薩,則智水灌頂,是爲第十灌頂住。從第一至第十的整個過程稱爲"修道"。尊者嚴格按此順序修道,終成菩薩。
修道尊者,道,即遊履、通入之義;梵語修道之意又作有學道。于大乘唯識之中,初地之住心以後,至第十地最後修金剛無間道,稱爲修道。
佛教將修習菩薩乘的過程分爲十地或十住,即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
由第一發心住至第四生貴住名爲"入聖胎",由第五便具足住至第八童真住名爲"長養聖胎",至第九法王子住則相形具足而出胎,既爲菩薩,則智水灌頂,是爲第十灌頂住。從第一至第十的整個過程稱爲"修道"。尊者嚴格按此順序修道,終成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