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行月輪尊者,因之其德性像清冷而又明亮的月亮一祥,無暇無垢。故名。
佛教以月輪明晦譬喻人心中的清淨佛性的顯晦。《摩诃般若經》曰:"一切有情于心質中有一分淨性,衆行皆備,其體極微妙皎然明白,乃至輪回六趣亦不變易,如月十六分之一。凡月其一分明相若當合宿際,但爲日光奪其明性,所以不現。後起月初,日日漸加,至十五日圓滿無礙。"故現心中之月輪爲重要修行方法,《秘藏記本》曰:"唯一向觀月輪周遍良久以後,月輪周遍法界,俄須忘身與月輪,專注無分別智。然後爲利衆生,住大悲門出觀,卷縮月輪,收劍自心。
觀行月輪尊者依此修行,常用佛法的原理原則,對照反思自己的行爲,有過則改。達到了"月即是心,心即是月,塵翳無染,妄想不生"境界,正象《證道歌》所說:"心鏡明,鑒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五象森羅影現中,-顆圓光非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