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陵伽蹉尊者,于五百世生在婆羅門貴族家。
依巴利文載,畢陵爲舍衛城之婆羅門種,初學隱身咒,得名聲,後遇佛,失其咒力,遂出家爲佛弟子。《增一阿含經》卷叁《弟子品》謂其言語粗犷,不避尊貴。
《大智度論》卷二載,畢陵曾渡恒河乞食,對恒河神說:"小婢住莫流",水即兩斷,得以走過乞食,因而得罪了恒河神。神到佛所訴告,佛使尊者道歉忏謝,他即時合掌向恒水神說:"小婢莫嗔,今特向你表示忏悔和歉意。"並謂其因五百世以來生婆羅門家,常自驕貴,輕賤馀人,故爲本來所習之口言而已。
蓋"馀習"又有"惡口”之稱,系基于此。又尊者亦擅長神通,有部《毗奈耶樂藥事》卷一謂其身患諸疾。
畢陵伽蹉,略稱畢陵伽、畢陵。又作畢陵伽婆蹉、畢陵伽筏蹉、畢鄰陀婆蹉、畢蘭陀婆遮。又梵漢文並舉,稱爲畢鄰陀子。意譯馀習、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