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空不有尊者,“空”和“有”在佛教中是相對而立的概念。空,指因緣所生之法究竟虛而不實,有如鏡花水月。有,指空並非龜毛兔角那樣虛無,故又稱假有。
據《注維摩經弟子品》曰:“小乘觀法緣起內無真,主爲空義,雖能觀空,而于空未能都泯,故不究竟;大乘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理無不極,所以究竟宛義也。”
不空不有乃是佛教的“中道觀”,與中土無過無不及之中庸相類。佛教認爲,一切事物遷流無常,而又相續不斷,才是離開邊見的中道,因此認爲“夫法者,非空非有,難用诠敘”。
不空不有尊者經過長期禅定觀照,悟了空之真谛,達到"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的大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