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陀波倫尊者,即常啼菩薩。即大品《般若經》卷二十七所說之菩薩。
此菩薩得稱爲常啼者,有諸神說法:或謂菩薩因見惡世之人身受貧苦老病苦惱而悲哀哭泣;或以菩薩生于無佛之世,然爲利益衆生,追求佛道,于空閑林中憂愁哭七日七夜,天龍鬼神遂號之爲常啼;或以幼時喜啼而得名。
尊者常以勇猛心,修般若波羅蜜之行。據《道行般若經》卷九《薩陀波倫菩薩品》載,尊者于夢中聞東方有般若波羅蜜之大法,爲求法乃向東行,途經魔所樂國,爲供養其師乃賣身,遂過二萬裏到達犍陀越國,見昙無竭菩薩而得其法。其中,犍陀越指北印度健馱羅,又《大毗婆沙論》編纂以前,般若流行于健馱羅地方,以此推之,尊者可能是實有其人,于當時從遙遠之印度西方來健馱羅求般若波羅蜜之法。
據《大智度論》卷九十六載,尊者拯救衆生脫離苦海,積難苦之行以求般若波羅蜜,而被列爲般若守護十六善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