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五、公案 — 求法空智 4· 迷頭認影

  

(一)公案本文

  

僧問洪州鳳棲山同安丕禅師曰:「迷頭認影時如何?」

  

(識起迷情於光怪陸離事,若患著時,應如何止住?)

  

師曰:「告阿誰?」

  

(凡所有相皆是虛化,幻化之事要告訴誰?)

  

僧問曰:「如何即是?」

  

(未識禅機,請師再示!)

  

師曰:「從人覓即轉遠也!」

  

(從人我衆生裏去打滾,將無有出處!)

  

僧問曰:「不從人覓時如何!」

  

(若不患著人、我、衆生等諸有相時如何?)

  

師曰:「頭在什麽處?」

  

(一切本幻有,在觀空智察照下,還有頭可入迷?還有幻影可以去認麽?)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修行者不入色陰魔境,似沒有開悟前的迹象,一入五根、六塵的幻覺中,可說多彩多姿,而不知要遠離諸魔境者,不知要空其相者,大有人在。此等人以爲自己已證得神通異能,常常執迷於此境相而不能自拔,還以妄導妄,以盲導盲,終究錯失修解脫道的機緣。此種境界、現象,在禅宗行者講來,是所謂的「迷頭認影」。一般修行者住色陰魔相現時,隨伴著受陰魔相起,光怪陸離事執爲有相,境界會越來越真,更會迷失本性,錯失佛性的認知,因而迷失,也證不得解脫知見。

  

當行者未悟自心時,都是見光、見影、見衆生相,這些現象都是超越叁度空間,而進入第四度空間,體知常人所不知,見知常人所不見,此是真心所照,是自性本來的功能,吾人自不認知,又無法入經典中認識,又無善知識指導,更會迷卻頭而誤認一切境界爲魔境,有的人因而發狂,導致神經兮兮,不可終日。

  

另外大部份修行者,卻以見諸境爲真,迷頭認影,雖能有異於常人的見聞覺知,但確無解脫之能力,此是修世間禅定行者的通病。吾人有幸能於今生聽聞正法,當以解脫道爲依歸,不要再執著有爲諸法,所見諸境皆誤以爲真,如此當不得解脫知見,禅修爲因,雖有天道果報,壽命久遠,但當壽盡,還得輪回,終非佛子所當學。

  

2.釋題

  

本公案名爲「迷頭認影」,系出自《楞嚴經》中卷四,經言有一演若達多者,因自己眼不能見其頭,故不認識自己的臉貌。有朝一日因擁有一面鏡子,一早照鏡,見自己臉目後因而發狂,自認爲己不自見,鏡中所見一定是魔鬼之類,因而發狂,奔走城中。此比喻修行人,當真心現起,能照一切超世間事時,妄執諸境爲真,諸輪回事本虛幻不實,唯獨無知者,認妄爲真,諸緣牽涉,而不能超越,猶如演若達多,迷頭認影而狂亂不止。

  

現錄《楞嚴經》經文如下:「富樓那言,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無二圓滿。而我昔遭,無始妄想,久在輪回。今得聖乘,猶未究竟。世尊諸妄,一切圓滅,獨妙真常。敢問如來,一切衆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淪溺?佛告富樓那,汝雖除疑,馀惑未盡。吾以世間,現前諸事,今複問汝,汝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忽於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 責己頭,不見面目。以爲魑魅,無狀狂走。於意雲何?此人何因,無故狂走?富樓那言,是人心狂,更無他故。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爲妄,雲何有因。若有所因,雲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曆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爲滅。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複無因,本無所有。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爲在。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衆生,叁種相續。叁緣斷故,叁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禅宗行者或大乘菩薩道者,若自心不現,本當不能見四度空間一切事物,若有朝一日,當有所見時,卻要能不住境生心,應學習「無所住而生其心」,能見諸緣而無住。能見者是自性圓明,妙如來性,本來具足的功能。圓明自性本無所黏,本不知煩惱,見後當無住而僅覺知其境而已,自性當不被一切因緣法所迷,故不會「迷頭認影」的。

  

3.語體文解

  

有日一僧問洪州鳳棲山同安丕禅師說:「迷頭認影時如何?」若一個人開發出能見自性,猶如能以鏡子照世間事或超世間事,但卻是像演若達多之迷頭認影事時,當如何是好?按語說:「識起迷情於光怪陸離事,若患著時,應如何止住?」一個人若無境界,即修行沒有一個入處,若有個入處,卻處處時時妄執一切境爲真,像迷頭認影事一樣,該當如何爲是?

  

禅師說:「告阿誰?」亦即有什麽事足得告訴別人?我們所認識或不認識的修行人,很多都是沈不住氣的,當有所見時,就會直接了當地說出來,這也是迷頭認影的一種。譬如說,有同學能見另一類衆生(鬼神),也許跟在某個人身邊,他即刻告訴那個人說,噢!你身後跟了一大堆衆生耶!本來此人修行境界不高,自己無覺,也不知害怕,被你這一說,他真的連覺也睡不著了。這種人說來就是法的執著很重,有所見即告說出,不說會很痛苦的。也許他要顯示我有功夫,你看我能見異類衆生呢!若真的功夫好,應該能無言中,幫人家度脫那些冤親債主才對,若光有能見的本領,卻也沒辦法替人家解決事情,那有什麽功夫可言。能見、能知而不能行,是外道法,非佛子所當爲。按語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幻化之事要告訴誰?

  

此僧不能體會禅機,又問一聲:「如何即是?」倒底如何才是應付迷頭認影等事端?禅師說:「從人覓即轉遠也!」若用人的常情或以人的層次境界,甚至於天道的層次,在談迷頭認影的事,那就永遠沒辦法解脫的。修行人一入色陰魔境、受陰魔境等,都會現出人的潛在習氣應一切法,或以五根、六塵交互的功能,而現一些超能、異相來,有天人能現之境界,這些不知者認爲是神通異能,實不知是寶明妙性所映現的妄相,若也執著這些相爲真而不能離,即不能達住境不生心,或達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地。

  

僧再問說:「不從人覓時如何!」那我就不從人的層次來探尋的話又如何?按語說:若不患著人、我、衆生等諸有相時如何?遠離四相(無人、我、衆生、壽者相)又如何呢?

  

禅師說:「頭在什麽處?」若不妄執一切人、我、衆生相,不妄執一切法相,那麽頭在什麽地方,意即放下一切法時,心如如不動,當不爲境所迷,那有個頭會迷失掉?都是妄執一切相的人,才會迷失掉。沒聽說一個修無爲法的人會著魔,都是一些喜歡神通、異能,或前生修有爲諸法,所留存有習氣的人,才會著魔而認一切法爲真,認一切法爲真就不能得解脫知見。按語說:一切本幻有,在觀空智察照下,還有頭可入迷?還有幻影可以去認麽?若行者能自主性地觀一切法空,這是順因緣。若有冤親債主糾纏,很難真實自在地來觀一切法空,那就要多誦經、拜佛、拜忏,以諸佛、菩薩的威德力,幫你來化解一切的災殃。久而久之,也能自在如如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