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公案禅機 參、識性起修 二、公案 — 除妄想心 14· 石龜無語

  

(一)公案本文

  

僧問潭州龍牙山居遁證空禅師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識起迷情於達摩祖師西來震旦,意欲如何?妄想推計心已起!)

  

師曰:「待石烏龜解語,即向汝道。」

  

(未明眼人識不得,明眼人道不得,石龜!石龜!何有言說?)

  

僧曰:「石烏龜語也!」

  

(空落口舌實無益,解語石龜非石龜,開悟者當不至出此語。)

  

師曰:「向汝道什麽?」

  

(該放叁十棒,禅師慈悲!)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除妄想心是初基行者所要用的法門,宗門雖說信、解、行、證次第修證,但以禅宗無上心法言,首要堵死心的思維,心無妄想,嘴巴自無話可說,故古德雲:「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若強落於口舌之言,義理辨明而心不能無住,行者一旦開悟,自心現妄想之相現起,自不能對阿賴耶識種子法塵幻境做壁上觀,恐因而導致散亂而不能自己。終因而被業緣所迷轉而失去定力,果如此還不如老實做人,圖個善福之報。

  

行者初學打坐,由未到地禅而進有覺有觀之色界二禅境界,再進而入無覺無觀之叁禅境界,終至一境性現,覺知心對境如如而無礙。行者要能成就如如不動對一切法塵,當除妄執我、法之心,此是次第修禅定而上來者,地地皆以有漏智修得無漏智,無漏智者即是無爲法,無爲法雖權安六分,實以一佛乘---真如無爲爲標的。行者不管入與未入,皆得去口舌之言,斷心識之妄執,不言不思,才能體會覺知的佛性真實。若把妄執一切因緣的我法二執心,當做佛性的本來知見,得之者爲虛幻心識感知,卻不能自在無礙,是爲認賊爲父。

  

2. 釋題

  

本公案名爲「石龜無語」,是禅師見初基禅者依其妄想心,參問些不切實際的問題,隨意以石龜解語來示知行者修行,當學石龜不要亂說話爲要。亦有行者不知入門修行法要,未知如何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就問一些對修行無實質意義者,禅師會隨便一句堵其妄想之念。祖師西來意是公案中,最常被提出的話題,而禅師所回答者都不一樣,隨意一句主要還是想讓行者不要胡思亂想。若不察者會以爲深不可測,錯失禅師機鋒。居遁禅師慈悲,未加打罵此參問者,大有人問此公案而被禅師棒喝者。

  

修禅難,難在初期不用意解,中期又不能言說,到空有不二境界時,才能暢所欲言,所言當然是真實言,不是些半生不熟的知見。反過來說,不言說的修行不是很容易嗎?爲什麽那麽多人,做起來卻很吃力,該好好學石烏龜無語吧!

  

3. 語體文解

  

有天一僧問潭州龍牙山居遁證空禅師說:「如何是祖師西來意?」達摩祖師西來震旦中國,其主要目的是什麽?不是要把「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介紹到中國來嗎?在達摩祖師來傳無上心法前,中國早有佛法禅修,但都是一些世間禅的修證。達摩因觀震旦有大乘氣象,始來應緣傳法。

  

此僧人因不識祖師西來何意旨,起迷情於祖師西意欲如何?妄想推計心已起是修行者之大忌。很多人說不懂就是要問嘛!若不問怎麽懂。就是給你懂祖師西來之意向,實質上對你的修行有幫助嗎?風馬牛不相及!若問些自己所面對的修證問題,才是有實質的意義,禅師也才會依你的心量、證量而開示,否則 話一句,堵死你的心思。

  

居遁禅師說:「等待石烏龜能說話,我就向汝說清楚、講明白。」禅師擺明是不會說清楚的,因石烏龜怎能說話呢?我們按語說,未明眼人識不得,明眼人道不得,石龜!石龜!何有言說?如前述,修禅的過程中,初期不應有言說,亦不懂得說,故說未明眼人道不得。禅修有境界時,明眼人又無話可說,以免犯有法執,故說明眼人道不得。要悟空的人,不執一切相,始能度到彼岸的。

  

此僧不懂禅師話語,強行口舌之言,說:「石烏龜已經說話了,禅師您應告訴我祖師西來意吧!」按語說,空落口舌實無益,解語石龜非石龜,開悟者當不至出此語。修行者若遇有不知、不懂的地方,覺得很 扭,心很不舒服,那是心還很浮動,禅修功夫做得不夠。若聽聞後,體會也好,不懂也好,都能放下,不失爲一可造之材,有朝一日一定會懂的。

  

居遁禅師問說:「您說石烏龜已說話了,那它向您說了些什麽呢?」參問者真是徒具口舌之能,應從實修實證上多下功夫,不要僅在義理上探討而不重心、心靈的幻化之控製。初基行者若也能守不語戒,當然也很容易入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