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二冊 第二品 忏悔罪業 第二十七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慢,遂將他帶到一個雪山上找了很多草藥,並將每種草藥的來源、功效、藥性、治病方法講得清清楚楚,而耆婆醫師對這些草藥,有些根本不認識,有些只知其名稱而不知作用……經過這件事情後,他完全消除了傲慢,心悅誠服地認爲佛陀不僅是煩惱病的醫王,在治療身體疾病方面,自己也是望塵莫及。

  不管是在佛陀時代,還是其他時候,相續中有了傲慢是非常可怕的,如果有了傲慢,根本不可能生起真正的道智。《現觀莊嚴論》中說:由于傲慢的緣故,菩薩的道智在天人相續中無法生起,于是佛陀身體發光,令天人因福報而現前的身光隱沒、黯淡,以此來消除他們的傲慢,然後才爲其宣講般若法門。現在有些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始終都有一種傲慢心,他們認爲自己有點文憑,就如何如何的了不起。從世間來說,這些文憑可能算是傲慢的資本(但現在也有許多假文憑,通過花錢或關系就可以買到),說明你在世間方面有一些長處,但就學佛而言,也許你還沒有達到中學水平,對最基本的因果正見、輪回的道理還是懷疑重重,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的相續離佛法非常遙遠!

  總而言之,佛陀傳下來的教言能治愈我們相續中的所有疾病,若想擺脫輪回或惡趣的痛苦,除了佛陀的教言外,再也沒有其他的方法了。現在世間上有許多遣除痛苦的方便,但這只能讓你暫時快樂,解決一兩天的問題而已,生生世世的生老死病,唯有佛陀的教言才能治療。所以,我們應該深深認識到自己是個病人,世間上的任何學問都不能治愈,唯有佛陀的甘露妙藥才有辦法。今生值遇了這樣的醫王,我們是非常有福報的,雖然無始以來被貪嗔癡的重病所纏,苦不堪言,但現在遇到了這麼好的上師、這麼好的佛教,真是值得高興!

  假如沒有好好修持,成天不務正業,這是相當可惜的,這種人實在太愚癡了。龍猛菩薩在《親友書》中說:“誰以寶飾之金器,清除肮髒嘔吐物,轉生爲人造罪業,與之相比更愚蠢。”薩迦班智達在《格言寶藏論》中也說:“不察有益與無益,不求智慧不聞法,唯有尋求充腹者,真實一頭無毛豬。”這種人對未來的解脫一點都不關心,對自相續中的痛苦也是毫不在意,如此愚癡至極的人,世間上哪裏還有啊?這些不學佛的人,或學一點佛但整天散亂度日的人,高僧大德對他們進行了嚴厲的呵斥。

  作爲一個佛教徒,希望大家還是認認真真地學習佛法。當然,你們爲了生活要工作,上有老人,下有小孩,中間有親朋好友,每天要面臨很多問題,上班、開家長會、陪客戶……這些情況我也能理解。但希望你們盡量不要把時間都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面,尤其是請客吃飯,來來去去要花很長時間,這是我非常反對的。在學院裏面,不管是什麼人請客,我都不敢去,一去的話,起碼一兩個小時就在沒有意義當中度過了,特別可惜!

  有些人以前沒有學佛時,好像生活沒什麼目標,把這一生過完了就可以,根本不想死時會怎麼樣,更不要說考慮來世了,反正在渾渾噩噩中過一天算一天,這樣的心態並不是智者的選擇。作爲修行人,我們應該通過自己的智慧來觀察,人到底有沒有前世後世,沒有的話,一生幾十年就這樣過也沒什麼不可以的,但如果確實存在來世,且生生世世的關鍵就是今世的話,那對這樣大的問題不聞不問,成天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這難道不是很愚癡嗎?諸佛菩薩以智慧眼爲我們抉擇了前後世的存在,古往今來的任何一個人,也找不出它不存在的確鑿依據,既然如此,我們對死亡、對來世需不需要做一些准備?所以學佛最好不要停留在表面上,否則難免會被寂天菩薩所呵斥。

  寅二、以險處之喻說明:

  若遇尋常險,猶須慎防護,

  況墮千由旬,長劫險難處。

  縱然遇到平平常常、微不足道的險處,人們也是爲了避免墮落其中而小心翼翼,萬分謹慎,那麼對墮入極度痛苦、長久不得解脫、深達千由旬的深淵,更需要謹小慎微就不言而喻了。

  我們平時遇到深坑、懸崖時,都會提醒“小心,別掉下去了”;冬天的路稍微滑一點,也會說“注意啊,慢慢走”;上梯子的時候,不停地囑咐“一定要當心,要不要我來扶你”,其實就算不注意摔倒了,也許腿斷了,也許身體受傷,最多只是死了而已,除此之外,不可能生生世世都感受巨大的痛苦。前段時間開法會時,路比較泥濘,有位道友滑倒了,好幾天躺在醫院裏昏迷不醒,但治了兩天後,現在基本上全好了,聽說他走路挺不錯的。對于這些小小的危險,人們都會特別注意防護,那麼面臨會使自己墮入地獄、長劫感受劇苦的罪業煩惱,爲什麼不去嚴加對治呢?

  按照《俱舍論》的觀點,南贍部洲下面二萬由旬的地方,是無間地獄的所在;按照《瑜伽師地論》的觀點,地獄位于南贍部洲下方叁萬二千由旬處。雖然這些說法不同,但這是佛陀根據衆生的不同根基而宣說的,實際上地獄也不一定非要在下面二萬由旬處,這不過是某些衆生的業力顯現而已,對另一部分衆生而言,地獄也有可能是更深的深淵。

  如果我們即生一直在造惡業,比如殺人、偷盜、邪淫,觸犯各種各樣的自性罪與佛製罪,來世會不會墮入非常可怕的地獄呢?肯定會的。墮入地獄與走路時摔倒相比,後者簡直微不足道,摔倒後在醫院裏幾天就恢複了,即使是死了,也只是奪去這輩子的生命,但假如造惡業墮到地獄裏,時間有多麼漫長,痛苦有多麼劇烈,大家也非常清楚。以前法王講《入行論》時說過:“有些人特別害怕從大經堂上面掉下去,我們這個經堂最多只有叁層樓,掉下去的話,最多會摔斷手腳或死亡,但如果今生沒有按照善知識的教言如理如實地修持,來世很有可能墮入無間地獄,那時的痛苦與摔斷四肢之苦相比,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所以,大家務必要誠信因果,今生若不行持善法,將來一定會墮入惡趣;如果現在好好地行善斷惡,今生就有可能獲得成就,即使今生不成就,中陰或來世也不會墮入惡趣而獲得解脫。因此,我們雖然無法預知未來,但應該對佛陀的這些教言有信心,就像小時候老師讓你做一個好學生,將來就可以找份好工作,娶個特別漂亮的老婆,小孩子當時並不知道這些,但長大以後,才知道老師講的是對的。如果他沒有聽老師的話,不願意好好學習,反而去做一些壞事,這樣的話,他的前途會不會像上面講的那樣呢?根本不可能。同樣的道理,我們現在遇到了一些善知識,他們再叁地強調要行善斷惡,因爲他們知道我們未來的命運是什麼樣的,如果不聽從這些教言,僅憑自己的分別念認爲“上師可能是爲了自己吧”、“應該沒事,不會那麼嚴重吧”,進而造作各種惡業,當自己親身感受這種果報時,就算後悔再大也無濟于事了,那時佛陀親自來到你面前,也是沒辦法救你的。

  因此,人在自由自在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取舍因果,認認真真地修菩提心,忏悔自相續中的業障,這一點相當重要!

  醜二(迅速精進)分叁:一、壽命不可靠;二、受用不可靠;叁、親友不可靠。

  寅一、壽命不可靠:

  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

  吾生終歸盡,死期必降臨。

  假如認爲“我今天不會死”而悠然自得、安逸度日,這是不合理的,每個人終有一天要面對死亡,死期遲早都會降臨的。

  這一點,佛在宣講無常的教言中經常提到,但我們衆生非常愚癡,不要說普通的世間人,即便是學佛多年的人,真正能觀想無常的又有多少?他們心裏想:雖然我的罪業很深重,但明年再忏悔吧,後年再忏悔吧,退休以後再忏悔吧……今天有個人說:“我現在沒機會學特別深的佛法,只是聽一聽《入菩薩行論》而已,等我的孩子長大工作後,我再到你們那裏去學吧。”一聽這話,就覺得他的無常修得一點都不好,孩子長大後你還在不在啊,一切都是很難說的!

  爲什麼呢?因爲我們根本沒有“今天不死”的理由,佛在《遺教經》中說:“生命在呼吸之間。”龍猛菩薩也說:“呼氣吸氣沈睡間,能得覺醒極稀奇!”在呼氣吸氣之間,我們的生命就有可能會消失,昨天晚上沒有死,今天早上沒有死,這一切真的很稀有!

  有時候人死得特別快,去年有個喇嘛,晚上吃飯時還好好的,早上好多人喊他都不應,過去一看,原來已經在沈睡中離開了人世。唐代的詩人李白,有一次在船上觀夜景,當晚的月亮非常皎潔,投射在湖面上映出美麗的月影,李白情不自禁地想去親吻月影,埋下頭去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掉到水裏淹死了。杜甫的死亡也很稀奇,當時正值兵荒馬亂,好幾天他都沒有吃到飯了,後來有個縣令送他了一些牛肉、白酒,吃完以後他就死了。郭沫若說是因爲牛肉腐爛了,但是不是這樣也不清楚。

  其實,我們自己也不知道何時會死,是吃飯的時候死,還是說話的時候死?以前有個意大利的著名詩人,他收到了某高等學校的聘請書,當時一激動就死了。還有個意大利的作家,他妹妹講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他就一直笑笑笑……最後張著嘴巴離開了人間。

  所以,誰也不敢保證今天不死,縱然今天僥幸不死,但總有一天我們都會離開這個人間。現在學《入菩薩行論》的人這麼多,再過幾十年後,包括我講者也好,你們聽者也好,肯定會全部死的。以前上師如意寶傳講《入行論》時說過:“我現在正在給你們傳講佛法,但總有一天我會死的,有沒有這樣一個日子呢?決定是有的。”我經常也在想:“《入菩薩行論》講完之前我會不會死呢?如果沒有死,那該多好啊!”但人的壽命是很難說的,也許我講了兩品或幾品以後就死了,這是有可能的,也是正常現象。同樣,你們聽法的人能不能聽圓滿呢?這也很難說,在《入菩薩行論》講完之前肯定有人會死,但哪些人死我們不知道而已。

  你們不要認爲我烏鴉嘴,什麼你也死我也死,一直在說不吉利的話,現在的人喜歡聽一些吉祥詞,如果說死就覺得特別掃興。但不管怎樣說吉祥的話,每個人早晚都會面對死亡的,佛在經中說:“叁界無常如秋雲,衆生生死如觀戲。”叁界中一切的一切,猶如秋天的雲一樣無常、不可靠,衆生的生死就像我們欣賞節目一樣,換了一出又一出。因此,大家不要把時間一直往後推,“我今天很忙,以後再修吧,以後再學吧”,可是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不要再拖延了,每天的課最好每天聽完,如果耽誤了幾天後,欠債太多,最後肯定會放棄的。現在有些人負債累累,實在不願意還了;有些人每天的課都能趕上進度;有些人剛開始時有點精進,但這種精進是不可靠的,虎頭蛇尾的聞思我已經司空見慣了,真正能善始善終堅持到最後的到底是哪些人?這一點我拭目以待。

  前兩天網上有好多人在背誦《入菩薩行論》,這兩天又沒有動靜了,第二品還沒講完就倒下去了,看來有些人的聞思只是表面上而已。昨天快上課的時候,我家來了一個小和尚,我問了一下他的背誦,《入菩薩行論》、《定解寶燈論》、《四百論》、《解義慧劍》都已經背完了,現在正在背《量理寶藏論》。他用的時間不到半年,只是這學期開始到現在,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背了這麼多的論典,如此一來,他對其中的內容一定會有所認識的。但有些人並不是這樣——“《入菩薩行論》有一千多個頌詞,我的天哪!這麼多啊,我哪有這麼多的時間呀?”你們整天睡懶覺、吃喝玩樂、遊山玩水,做這些有的是時間,無始以來都成你的專業了,你專門是搞這一行的(下面有人爆笑)……啊?這麼好笑啊,行,不說了!我們開始講下一個頌詞:

  誰賜我無懼?雲何定脫苦?

  倘若必死亡,爲何今安逸?

  我總有一天是要死亡的,到那時誰能賜予我無懼的心境?怎樣才能擺脫死亡的痛苦?如果我必死無疑,爲什麼現在還心安理得、逍遙自在地度日呢?這麼做實在不合理。

  我們修行人應當經常這樣想:我的未來應該怎麼過?死的時候有沒有把握?如果沒有把握的話,死亡時的四大分離非常痛苦,中陰界的景象又相當恐怖,墮入惡趣的苦痛也極其強烈,誰能賜予我無畏的境界呢?如果我現在天天逍遙快活,在玩樂中度日,死後絕對不會墮入惡趣,有誰能賜給我這樣的悉地呢?無始以來我造了那麼多惡業,來世能不能獲得解脫呢?對此,自己一點把握都沒有。

  所以,我們不應該懈怠懶散,每個人的相續中一定要生起強烈的無常觀,若能如此,我們才會精進修行,不會像世間人那樣得過且過。我有時候想:高僧大德們從小就開始學佛,一直精進地修持,造的惡業又那麼少,而我們這些凡夫人,一生中造的惡業那麼多,每天也不好好修持,相比之下實在令人感慨。我的寺院裏有個78歲的老和尚,每天早上叁點鍾就起床了,一直坐在那裏禅修、念誦;我也認識幾位漢地的高僧大德,他們都是早上叁四點鍾起來,始終保持著這種習慣,從來不到城市裏去,沒有意義的話不說,沒有意義的事情不做,每天都是修持佛法、發菩提心。看看他們,再看看我們,以前造的惡業那麼多,現在又不願意好好修持,整天都在浪費光陰……相形之下,有時候覺得差距太大了。

  我們總有一天會死的,誠如《解憂書》所說:“地上或天中,有生而不死,是事汝豈見,謂聞誠可疑。”不管在天上還是地下,生而不死的衆生,你見過沒有,聽說過沒有?除了蓮花生大師、布瑪莫紮等極少數的大成就者以外,我們五蘊假合的身體如同水泡一樣,隨時都有可能破滅,宗大師曾有這樣一個比喻:森林的外面已經著火了,但裏面的一群猴子仍在快樂地過生活。實際上我們就是這樣,猶如屠宰場裏的牦牛、雞鴨,盡管馬上就要被人宰殺,但在自己沒死之前,還是覺得特別快樂。

  希望大家以後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吃喝玩樂上了,要麼爲衆生做事情,要麼自己好好地修持,這是修行人的兩大事情,除此以外,這個人生虛幻不實,發財也可以、不發財也可以,有名聲也可以、沒有名聲也可以,房子裝修也可以、不裝修也可以,轎車裏放音樂也可以、不放音樂也可以……反正一切都是虛幻的,沒有多大意義,最有意義的就是要利益衆生發菩提心,或者遣除自相續中的煩惱,精進念修金剛薩埵等殊勝法要。

  如果自己真的有了一些境界,那對別人講法也是非常有利的。以前博朵瓦格西即使講一些飛禽的故事,也有許許多多的格西來聽;卡隆巴格西講《修心八頌》時,同樣也是如此,盡管有些格西講得特別漂亮,但下面根本沒人願意聽,所以,講經說法的人內心若有一些佛法的境界,誰聽到都會受益的。我們做事情也是這樣,假如內心真正得到了佛法的利益,怎麼樣做都不要緊,相反,如果自己一點修行也沒有,口頭上說得再漂亮也沒有多大意義。因此,每個人應當以這種標准來要求自己、約束自己,使自己的生活盡量趨入佛法的正道。

  

《《入行論講記》第二冊 第二品 忏悔罪業 第二十七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