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修而見與依見而修
大圓滿的修行理趣依根機之利鈍可分爲:依見而修與依修而見兩種。
在執守真正見解的立場之中,恒時護持而修行就叫做依見而修。但是我們現在能做得到嗎?恐怕這只是我們的目標而已。即便我們暫時能稍微做到一些,也無法長期保持下去。那麼該怎麼辦呢?此時我們就不得不依靠依修而見,也就是說依靠修行來成辦見解。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大圓滿教授的文字上講解依見而修,爲什麼我們要顛倒而爲,要依修來成辦見解呢?要記住,這正是由于我們根機不夠的原因所致。
這就好比對一個成人而言,他一次性可以背一百斤重的東西,也可以到外面去工作掙錢,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這麼做呢?試問嬰兒也是人,小孩子也叫做人,既然都稱之爲人,難道他們也能做到這一點嗎?當然做不到。因爲對嬰幼兒或者少年來說,他們還需成長的過程。
因此,對于次第根機者而言,在還不具備諸多條件的前提之下,不得不依靠修行來成辦見解。
例如我們在傳講《上師瑜伽導修》之時教誡了諸多方便,諸如初次修法應具備的叁種清淨,尤其是入座前行時的身要七支坐法、語要排九節佛風、意要發菩提心,共同外前行和念誦儀軌期間要做到依文明觀乃至修學禅定之時的一切方便等等,這些方便都絕不能缺少。因爲作爲次第根機者,我們不得不依靠這種修行方便來成辦見解。
當然,有時候我們在傳講之時,還是會印證一些見解。但是如果我們輕視前面的這些方便而去高攀見解的話,那麼對成辦解脫而言,這些見解對你可能並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爲真正的見解不是想出來的,而是修出來的。所以這些道理都很重要,要銘記于心,並且在修行的路途之上時時思維爲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