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致理解功德之增上
我們修行成辦的果位可以分爲暫時和究竟二種果位。所謂暫時的果位是指觀待自己在平常的修學之中,心相續當中具備了何種功德。
我們所講解的功德,並不是將修行時眼前呈現何種境相或者身體有什麼樣的覺受而安立爲功德。而是從出世間角度來說,我們的貪嗔癡煩惱有沒有減少,信心和慈悲心是否增長;從世間的立場而言,自己的性格是否有所改善,依此爲標准來衡量自己在修行之中的功德是否有所增上。
要記住,我們不僅僅要在自己情緒高漲的時侯觀察自己,還要在情緒低落的時候觀察自己貪嗔癡煩惱是否有所減少,信心和慈悲心是否有所增上。
因爲從出世間的角度而言,往昔間斷的慈悲心和信心,我相信很多弟子都具有。但是在如是行持善法之後,你的信心和慈悲心是否越來越普遍,也越來越堅定了呢?若是的話,那麼我相信你的見解就在逐漸增上,因爲他本身就是見解增長的一個果位。
從世間的角度來而言,由于你時時都在調伏著內心,因此貪嗔癡煩惱就會逐漸減少,性格自然也是越來越調柔。這一點之上,自己又改變得如何呢?
例如我們說有些人的性格比較“粗暴”。所謂的“粗暴”就是內心貪嗔癡煩惱極重一種表現。當貪嗔癡煩惱消盡的時侯,性格還會那麼粗暴,那麼頑固嗎?我相信決定不會的。所以我們也不妨觀待一下自己的性格是否隨著修法的增上而有所改善。
當然,即便我們以前從事過很多善法,但是由于現前見解還沒有達到很高見量的緣故,所以當下就要改變自己的一切性格,是不可能的。但是隨著我們修法的增上,性格還是在逐漸改變當中。即便在行道過程中,有性格不好的顯現時,我們也要在第一時間用改造意念之正念來護持,要斷絕並改善不好的性格,令其趨向于完善之中,這就叫作調伏修行
我們天天都在說,修行是一門苦行。因爲我們不能再隨著自己往昔的習氣而飄動。因此每當自心呈現與正法相違的一切形相之時,我們都應及時調伏。
如是傳講的目的就是告誡大家,我們在理解功德是否增上的這些道理之時,還要細致一些,要遵循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而不摻雜自己的私心,這一點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