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寶——生命的導航

  叁寶——生命的導航

  —— 傳喜法師臺灣開示(10.01.11)

  

  行世間諸善 莫如近佛一步

  從叁聖殿拜到廣欽老和尚紀念堂,那你的心就跟佛的心有點相應了,這時候你肯定不會很在意自己化妝化得怎麼樣,我的衣服穿的怎麼樣,當你叁步一拜的時候。我很久前就拜過,一般普陀山六月十八大家會從法雨寺拜到佛頂山,我也跟著去拜。

  拜到佛頂山的時候啊臉上都是灰了,所以我就會講你拜的時候肯定不會在意你的臉有沒有化妝,你拜上去那衣服都汗濕掉啦,你還會在意你的衣服會怎麼樣嘛,你早已經超越了這些啦。

  那天當我拜到佛頂山的時候,我看著藍藍的天整個身心真的很幹淨,我的心很像那藍的天,修行要去體驗這種。在體驗的過程當中自然而然打破了我們很多的束縛,這些生命的障礙,自我的局限性,自己打破了它,這樣子你與佛越來越靠近。

  佛陀也講過,你在世間做再多好事,不如向佛靠近一步功德大。佛涅槃前的最後一個晚上講《四十二章經》,就講到供養十個壞人不如供養一個好人,這個理解嗎?比如說這個人他吃喝嫖賭,你給他一萬塊他馬上就去買**,你給他一百塊他馬上去買一只雞殺,你給他讓他造惡,你還不如給一個好的人。

  那供養一百個好的人不如供養一個叁皈依的人,具足叁皈的,他有生命方向了,因爲雖然是好人他沒有生命方向,他是在生命的十字街口的。我們叁皈依的人,以佛爲目標,以法作爲生命的實踐,以僧作爲我們生命的引導,那已經有准確方向了嘛。

  供養一千個皈依叁寶的不如供養一個只受五戒的,受五戒的已經依教奉行,佛所講的教導已經在佛前合掌發誓了——盡形壽不殺生!……這已經把佛法真正地實現了,這樣受五戒的人叫行者,修行人。

  叁皈依只是信仰,我是信徒,五戒就可以披袈裟了,那個袈裟名字叫禮忏衣,又叫幔衣。在家人受了五戒就可以披袈裟了,你就是修行者了,受五戒的人才是正式的優婆塞優婆夷,近事男近事女。親近善知識,親近道場的修行者,可以稱爲叫在家居士。士,觀音大士的士,你是修行者了,人中最好的人。

  供養一萬個受五戒的人不如供養一個出家人,出家人是什麼?住持叁寶的,他是令佛法住在世間的,因爲他的出家他將令很多很多的人皈依,令很多的人受五戒,令佛法常住不滅。

  像我們辦法會是最有感覺的,辦法會的時候人來得很多,都擠來擠去,法會一結束,不出一個小時就人去樓空,那靠誰在這裏撐著這個道場呢?就靠出家人。出家人晨鍾暮鼓,繼承著、維護著這個道場,偶爾地辦一個法會讓大家來加熱加熱,進化進化,充充電。

  所以出家人的功德就非常大,他是抛棄了自己的享受,有這樣的一種意樂繼承佛陀的教法,不忍聖教衰不忍衆生苦,所以才會出家,舍去自己的自私自利的,舍去自己的所好,所以出家人的功德,《四十二章經》裏佛陀最後就講到了,也不要說很多很深奧的,比總會比吧,我們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佛陀最後走之前再這樣比一下,讓我們開一些智慧。

    視師如佛 依師成就

  像我們大前天還去了另外一個道場,我們臺灣的第一個肉身菩薩,誰啊?慈航菩薩。我回來看了他的彌勒內院的簡介我才知道原來他還是我師伯呢,是一家人呢,慈航菩薩是我的師伯。因爲他接法是接圓瑛老人的法,我是圓瑛老人的徒孫哪,所以我估計他是我的師伯,他是圓瑛老人主要的衣缽繼承者。我叁皈五戒、出家之後具足戒,都是他老人家,而且第一次皈依叁寶就是我們師父這邊,所以一看他是圓瑛老人的法子,那我們是很近的。

  他最重要的開示,留給我們的遺囑第一句就是“親近明師”,第二句“依附良伴”。修行人你要有好的道友,相互促進。 我們佛教界裏有一句話叫千裏尋師,爲了找好的師父,千裏的去找,爲了找好的道伴要萬裏尋友。依附明師,以良友爲伴,這很重要。

  有時候師父不好意思跟你講,因爲師父畢竟比你要有尊嚴,有時候不能太隨便,但是良友他可以什麼都跟你講,也不怕翻臉,翻臉了明天又好了,不要緊。

  師父徒弟不能翻臉的,一次也不能翻臉,就好像你跟爸爸媽媽不能翻臉,夫妻不要緊的,中國有那個話嘛,天上下水地下流,夫妻吵架不記仇,對不對,對父母親那樣的話不好,損自己的福。

  對師父也是,你就修恭敬,道友講了甚至兩個可以切磋、可以辯論,所以藏傳佛教辯論都是同學,大家辯論,辯到面紅耳赤,真的眼睛瞪著,面紅耳赤,兩個辯。你說你能不能跟師父這樣辯?不可以的,師父講什麼你就要聽啊,跟師父沒有什麼好辯論的,師父說這個事情是這樣的,你就必須要這樣,百分之百的。哪怕你心裏想這不對,不是這樣!不是這樣你也要這樣,這才叫徒弟。

  那若巴尊者他已經是大班智達了,講法的,守那爛陀城門的大班智達。當他要去尋找帝洛巴尊者,去親近他的時候,帝洛巴尊者他就:“你找我幹什麼,我只是個乞丐啊!”他說:“我得佛菩薩授記,你是我的師父,你能讓我真正的了生脫死。”

  但是他師父一直就考驗他,我只是乞丐,哪是你師父。他就天天跟著,你是乞丐,那好,我也乞討東西,我供養你,然後就老乞丐帶了個小乞丐,就這樣。他一直就把他認成師父,帝洛巴尊者還不認他是徒弟,他也不承認我是你師父,但是他就堅定不移的跟著,反正我就認你是師父。

  認師父就是自己拜的,叫拜師父,有的人也來問我,師父,我拜你做師父好不好?我說你拜我做師父是你的事情,問我好不好幹嗎。有的人來皈依,磕叁個頭,我說磕叁個頭很簡單,你喊我一聲師父很簡單,你要做好一個徒弟那不簡單,這要做出來的,修出來的,這就是修法啊。

  後來那若巴尊者天天跟著,反正你趕我我也不走,你不承認我我也不走,我就認定了你是我師父。那天,帝洛巴尊者自言自語地說:“張叁家裏有個香爐是黃金做的,我很喜歡哪。”那若巴一聽師父喜歡他家裏的香爐,怎麼辦?他就跑去別人家化緣:“您家那個黃金香爐能不能給我?”別人瞪著他看:“什麼?我家黃金香爐給你!這個小要飯的!”怎麼辦,要也要不來,“你家黃金香爐能不能賣給我?”“不賣,我祖傳下來的,我賣給你,我家又不缺錢用。”想怎麼辦?師父喜歡,要又要不來,買又買不來,算了,偷吧。

  你說他是法師、是班智達,他不知道第二條戒律不偷盜戒嗎?這個就是說依師父的。因爲真正的通達了師父的歡喜就是你的成就,就是你的加持,讓師父一分歡喜你就消一分業障,這才呈現出你的恭敬心哪。我們在座的都不錯,師父說波羅密書房,喔!遍臺灣都波羅密書房出來了,好徒弟啊,這都是!

  那若巴尊者真的去偷去了,因爲他出身高貴,他不會做小偷的,他是王子出身。那若巴尊者是王子,他爸爸是皇帝,然後出家學佛做大班智達、大法師。現在倒過頭來要拜這位帝洛巴尊者,要了生脫死。要去做小偷了,東西還沒偷到就被人抓到了,抓到了家丁把他一頓亂打擡到大街上,往大街上“嘭”一丟,渾身骨節痛到連叫都叫不出來了。

  他在那裏眼閉著,痛到難忍的時候師父過來了,帝洛巴尊者過來說:“痛不痛啊?”問他痛不痛,他已經呻吟都呻吟不出來了,他說:“師父,我已經痛到不能動了。”他師父,“真的,這麼嚴重啊。”然後師父就走了,他趕快掙紮著爬起來再跟著師父一起走,你看,這樣的程度。

  然後這樣子的一個一個考驗,很多,最後總算承認他是徒弟了。開始講經給他聽了,講了一遍問他:“懂嗎?”他說:“好像關鍵部分還沒聽懂。”“還沒聽懂,這麼笨!”找了一個東西說這麼笨,對他頭上“叭”一下打下去,打暈過去了,等他醒過來的時候開悟了,大徹大悟,證得佛陀一樣的果位,那若巴尊者就是這樣開悟的,被師父打開悟的。

  華智仁波切也是的,華智仁波切也有個故事,他本來在如來芽尊者面前也得到大圓滿的傳承,苦修也證悟。但後來又有一位聖者出現在世間――多智欽,這個多智欽現的是瘋癫相,有一點像濟公活佛一樣,也有點像帝洛巴尊者一樣。

  所以當華智仁波切去隨學他的時候,也是經曆了這樣子的。有一天他正在家裏讀經,師父從外面回來,聲音很大,然後一股酒的味道撲面而來。他想今天師父怎麼了,怎麼喝酒了?而且喝得這麼醉醺醺的,趕忙迎出去:“師父師父,你怎麼喝酒喝得這麼醉醺醺的?”

  他師父說是不是你嫌我喝酒不對啊?打他,他被師父打得沒頭沒腦的,他師父很厲害,武功很高強,把他掀翻在地,然後身體壓著他,喝的醉醺醺的說:“你這條老狗!這麼對師父起分別心!”華智仁波切這時候豁然的回光返照,是啊,我對師父怎麼起分別心啦,我不是把師父當佛一樣的嘛,師父喝酒,我竟然嫌棄,內心裏不好。

  師父壓在他的身上酒氣熏著,這時候觀想師父就是無二無別的佛,他給我顯現特殊的加持力,去除我的分別啊,這樣想著的時候,一下證悟到大圓滿真正的那種境界。所以華智仁波切從此之後寫論典的時候就署名老狗,他說這個是我師父賜給我最好的法名--老狗。說我以前在如來芽尊者面前證悟到的像什麼?像初升的太陽的境界,我被師父那樣罵的時候,我證悟到如日中天的境界。

  華智仁波切,你想想他老人家寂天菩薩的轉世,觀音菩薩的化身,尚且給我們示現這樣子啊。既然你要拜師父了,那你就知道你是徒弟。道友之間還可以有疑問,可以辯論,可以有質疑,跟師父不可以的。

  我們中國的漢傳佛教首先說,一個出家人要成就出家相,什麼叫出家相?一般性是叁年之內不准聽經聞法,不准念佛參禅。那幹嗎?就打掃廁所,服務大衆,就是這樣子叁年。你服務大衆,別人叫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舉個例子的話,叫你掃地你就掃地,掃了一遍不幹淨,再掃;還不幹淨,再掃。你…

《叁寶——生命的導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禍福皆是自己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