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解寶燈論新月釋——下▪P13

  ..續本文上一頁單的分類,詳細的在一百余部大圓滿的母、子續,全知無垢光尊者的《四心滴》、《七寶藏》及持明無畏洲、全知麥彭仁波切等的論著中有述。

  大圓滿極密部又分爲新舊兩個時期,布馬目紮尊者所傳的稱爲舊極密部,蓮花生大師弘揚以妥嘎爲主的新極密部。

  學習這些續部、論典應具有灌頂、傳承、信心、清淨的叁昧耶,還有不可缺少的是上師的講解。因爲佛在續部中,爲了防止泄密等原因,特意在一些地方將前後的頌詞顛倒,如在《大幻化網根本續》講密咒的第七品中,前後調換的很多。尤其對在六個月即能成就的大圓滿竅訣部,上述條件更是缺一不可,否則即使將法本研究上幾十年也是徒勞。若具有這五個條件,則佛的大圓滿智慧就象在手中一樣,可極快成就。

  全知麥彭仁波切在《中觀莊嚴頌釋》中也曾說:從比量中的果量來衡量,即可明顯看出極密部的殊勝,如了義傳記中所說的,蓮花生大師並非經過許多苦行積資淨障後才顯現證悟,而是自小便具足了大圓滿智慧,還有許多成就者現量可見的彩虹身也是獨一無二的特點。就象須彌山超然于群山之上不需用過多言語的渲染,極密部的殊勝也是顯而易見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佛爲調伏衆生分別心而宣說的,都是殊勝的妙法,但是能使具縛凡夫在六個月中即可究竟成佛,並且修習直斷使有漏身體消失于法界,修習頓超顯現虹身任運度化衆生等特色唯九乘之頂極密部所獨有。

  時趨末世,衆生煩惱熾盛,無明蓋障越來越重,以星星、月亮之光已很難遣除這極深的黑暗障,因此如太陽般的大圓滿應運而興。只要有信心,不管業障多麼深重的人也能依此極快解脫,而若沒有信心,則連班智達也難入門。

  象蓮花生大師、布瑪目紮尊者等顯現虹身的成就者從古至今皆不斷出現,如一百多年前,新龍的大成就者班瑪登得證得彩虹身後,以他的加持力,使普通的凡夫人也見到周圍的山峰成了透明,成爲彩虹,而見不到不清淨的色法。前年在新龍縣圓寂的堪布阿瓊,在圓寂時連毛發、指甲也未剩下,還有以法王如意寶在國內外的弟子圓寂後身體縮小等瑞相,都可作爲生起信心的根據。

  五世DL喇嘛也曾贊歎說:使有漏身體寂滅在法界中並成就彩虹身的殊勝妙法唯大圓滿極密部獨有。

  安住于大圓滿本性後,自己的一切言語行爲便都是爲了調伏衆生的分別心而作。如果一個人想要證悟大圓滿,那他相續中猛厲的信心與堅定的決心不能動搖,而且應日日增上,就象一個在沙漠中長途跋涉的人,饑渴交加,看到了不遠處一泓清泉,心裏只存有想跑過去喝個痛快的念頭。我們末法時代衆生的煩惱就象饑渴之火,而如果相續中的信心象那渴望喝到泉水的念頭那麼強烈,則不但在白天,夢中也會親近上師叁寶,獲得殊勝的加持與證悟。如果長時間學法還沒得到實效,應知並不是上師與法沒有加持,應當反省自己內心,檢查相續中有沒有生起信心,以及叁昧耶或有無違犯。

  己五、宣講凡夫也能修持大圓滿法中的殊勝智慧

  于此究竟大圓滿,深寂光明無爲法,

  雖是如來之智慧,此處暫時修道中,

  與彼同分之智慧,喻義雙運分別用,

  畫月水月天月喻。

  這裏所說的究竟大圓滿,是深寂光明的無爲法,它雖然是如來(而非凡夫)的智慧,但凡夫在大圓滿暫時的修道中,是修與如來智慧相同的智慧,也即是喻雙運和義雙運,這分別可以用畫月、水月和天月來比喻。

  “究竟”是指大圓滿是諸乘(一切道)最後所到達之處,一切續部中了義的精華,一切智慧中最高的智慧;其本性是“深寂光明無爲法”,“深”是以凡夫分別心,, , , , 乃至以聖者菩薩的出定智慧都難以窺測;“寂”是寂滅煩惱障與所知障,雖然小乘羅漢也寂滅了煩惱障及部分所知障,但二障完全寂滅的只有在證悟大圓滿智慧之後;“光明”, ,這種深寂的智慧並非是單空,而是有顯現的光明;“無爲法”指這種光明不是世俗刹那變動的法,非從有爲的因而生,也非從教而證得,而是任運無爲法的大清淨大空性,安住于這種境界即被稱爲是如來的智慧。

  “此處”即修行大圓滿,“同分”即相類似,意即雖然圓滿通達“深寂光明無爲法”的是如來的智慧,但在大圓滿暫時的修道中,也是一開始直接以智慧契入,安住在與如來智慧相同的部分大圓滿智慧中。

  暫時修道中的兩個階段是“喻雙運”與“義雙運”。“喻雙運”是以相似比量方式領受大清淨與大光明雙運的智慧,這是加行道時的境界,“義雙運”是以“喻雙運”修行究竟後,現量見到大清淨與大光明雙運的智慧自相,這是見道時的境界。這兩者可以分別用“畫月、水月、天月”來作比喻,畫月、水月、天月形象上一致,但畫月只是一種相似的影像,水月是月亮的真正影像,天月則是月亮的真實自相(有的舊密宗把畫月比作凡夫,水月比作見道的聖者,天月比作佛智)。全知麥彭仁波切在這裏把畫月、水月都比作加行道,因爲畫月、水月都是月亮的一種相似影像,而加行道正是以“喻雙運”的比量衡量方式進行修行,天月則是見道,因爲見道真正見到了諸法義雙運的實相,如同見到了天上真實的月亮。

  有些新密宗的注疏把畫月比作資糧道,水月代表加行道,天月代表見道,因爲在資糧道中修生起次第,生起次第究竟也就意味著資糧道圓滿而進入加行道,加行道則修圓滿次第。關于這點,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中作了抉擇,認爲不可以如是一概而論,因爲根機的差異,有僅修生起次第而産生喻雙運的加行道智慧,也有久修圓滿次第而未産生喻雙運智慧而仍停留于資糧道。並且全知麥彭仁波切根據續部及《現觀莊嚴論》、《經觀莊嚴論》指出:相續中産生了世俗菩提心後進入資糧道,産生喻雙運的智慧後則進入加行道。

  畫月與水月之所以都屬于加行道的境界,因爲加行道中有暖位、頂位、忍位與勝法位四個階段,前二位是相似喻智,如見畫月,後二位是真實喻智,如見水月。

  暖位表明離見道已很近,見道比喻成火,就象離火很近時會感到溫暖一樣,把自相續中生起了見道的前兆——能诠喻智時的階段稱爲暖位,就象已見到了畫月中的月亮一樣。修行繼續增上,到雖然未能完全不造惡業,但已能造作最殊勝的有漏世間善法時稱爲頂位,到對無生的大空性能真實安忍,了知安住于無生大空性中是最了義的修法時便稱爲忍位。就象又見到了水中月亮,對月亮的圓形、潔白已有了前所未有的特殊領受。最後到了世間道最殊勝究竟處,並能極快、自然地引出如見到真正天月一般的聖道時便稱爲勝法位。

  次第前引後者故,此爲自然無漏智,

  按自慧力有修故。

  以上的幾個階段,是以前前引出後後而次第經過的,最後得到的是大圓滿的自然無漏智慧。但是因爲各人根機的不同、慧力的大小差異,各自的暫時證悟也不同,有的能直接證到資糧道或加行道,也有的直接能證到見道甚至無學道佛果。

  印度曆史上的國王恩紮布德就是在灌頂的同時證得佛果的,蓮花生大師也是在上師西日桑哈解說心的本性時頓悟成佛的。

  下面是全知麥彭仁波切對“大圓滿是究竟佛果的智慧,凡夫怎麼能直接修持呢?”的疑惑所作的回答:

  譬如爲得聖道智,如是修行同分也。

  譬如爲得到登地菩薩的智慧,凡夫也是在修與其相類同的智慧。

  全知麥彭仁波切在這裏用他宗的修法作類比來遣除疑惑。在雪域大乘各派共同的顯宗中,爲了得到聖道(見道以上)的智慧,凡夫在資糧道與加行道中也是修與見道相類似的無生大空性智慧。既然凡夫可與聖道同分而修,則當然也可與如來智慧同分而修了。

  見道智慧與如來無學道智慧雖然在程度上還是有很大差別,但相對于凡夫而言,見道智慧與如來智慧都是出世無漏的智慧,都是分別心所不能觸及,故從這一角度而言,兩者可以等同。

  法性無二大智慧,若以現量抉擇時,

  一切伺察執著見,皆必消盡見離戲。

  如果具有了大圓滿正見,上師的加持已融入于心間,現量抉擇了諸法本性大空性與大光明無二的如來大智慧時,相續中的一切伺察心與執著都必將消盡于大圓滿心的本性之中,而見到離戲的本性。

  從顯宗角度講,這是見道之後的境界。從大圓滿極密部的修行來講,則是修法一開始就安住在了這種境界中。

  丁叁、攝義

  下面是對第四問題回答的總結:

  是故若未善辨別,定說有執或無執,

  悉有過患及善分,如同月形盈虧住。

  此爲真實聖教義,無垢理證而成立。

  因此若未善加辨別,而片面地斷定初中後都應有執著(觀察)或都應無執著(安置),則都有錯誤與准確的成分,好壞參半,如上半月月亮漸漸盈滿,但在下半月時又漸漸虧失一樣,並不完全合理。而自宗(此)的見解是依據顯宗的第二轉*輪和第叁轉*輪了義經論的觀點,以及密續和成就者的注疏、竅訣這樣的真實聖教義及無垢的理證而成立的。

  自宗的見解是:在入定修正行前,先需觀察修,中間觀察與安置交替進行,産生正念時安置于無生空性正念中,正念忘失時重新觀察,令正念生起,最後正念能相續不斷時便已不須觀察,直接無執著地安住在正念之中。

  霍西堪布曲卻仁波切在講《定解寶燈論》時則把這一頌解釋爲第叁和第四問題意義的總結。因爲第叁大問題是抉擇“入定有無執著相”,相對初學者來說,入定時應有單空的執著,但相對于聖者菩薩的究竟入定,則不應有任何執著。第四大問題是抉擇“觀察修或安置修”,單單觀察或單單安置也都有其片面性,故頌詞總結第叁、四個問題的意義說“定說有執或無執,悉有過患及善分,如同月形盈虧住。”

  關于觀察和安置修,無垢光尊者在《上師心滴》、《勝乘寶藏論》及顯密的一些經續中都有論述,而論述得最廣的,當推《定解寶燈論》第四大問題…

《定解寶燈論新月釋——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