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解寶燈論新月釋——下▪P34

  ..續本文上一頁  此外無有其余也。

  是故,究竟清淨的佛陀之見,無余斷盡二障習氣故,諸法如實無誤之究竟清淨實相唯有被彼智所現見,除此之外之正量,少許也不存在。

  因此佛智才是最清淨之見,因爲佛已斷除二障的習氣,故可無礙地現見諸法的實相,除此之外則不可能再有其余的正量。

  大圓滿的見解即是站在佛智的高度統覽法界,大圓滿的修行即是以上師竅訣的最勝方便直接安住于究竟佛智。若尚未安住于佛智,而以分別心修行大圓滿的人,只能說是大圓滿的相似修行者。

  彼者建立究竟量,具有理慧眼者前,

  此等本淨法身住,成立如是立宗頂。

  因此唯有彼者被建立爲究竟之正量,在具有甚深教證及理證之殊勝智慧眼者前,此等內外一切清淨之顯現皆從本初以來即住于清淨法身智慧,此乃成爲一切宗派之頂。

  上述的佛智立爲究竟正量,佛智所現見的雙運大等性是諸法實相,也即是聖凡的共同所見境,但只有對金剛上師、密法有殊勝的信心與緣分,具有智慧眼的人才能深解信受,然後以上師與法的殊勝加持,現量證悟萬法而安住本來清淨的法身(果位)。衆生與佛在法身位中毫無差異,只在現相上已了悟的稱之爲佛,未了悟的稱之爲衆生,實則衆生與佛的差異只在悟與未悟之間,故上根修行者成佛易如反掌。

  反之,沒有殊勝緣分,根器下劣者則不容易生信心,反而進行譏謗:

  然彼乘具奇千光,劣意鸱鸮皆成盲。

  然而彼乃與其余宗乘不共之甚深勝乘,爲一切乘之頂巅,具有奇妙無比之百千萬光芒,猶如無數太陽之光芒,下劣意趣者,猶如鸱鸮遠離甚深教理之慧眼,對此猶如盲人般,不能了知其義,更何況證悟真義了。

  因爲大圓滿乘有無量不可思議的功德,如容易契入、修行快捷、加持力強大、任運度化衆生等,就象日出東方,放射出萬丈光芒。大圓滿續中有四部最殊勝的續典,修行人最爲珍視,總結四大續典,共有一百一十九條(極密)的竅訣。宣說大圓滿正見的竅訣性續典有一千一百部,以總綱形式宣說竅訣的有叁十部,象鐵釘一樣直斷分別心,直接安住法界的竅訣有六百 條。

  末世衆生福報淺薄,無法在釋迦牟尼佛面前承事聽法,具報身相好的菩薩都安住在各自的清淨刹土,我們由于業障深重,也無緣在其前請問法義。不幸中的萬幸,由于多生累劫種植的密法因緣成熟,遇到了金剛上師法王如意寶,有機會得到即使在許多清淨刹土都秘而不傳的上述大圓滿竅訣。如果我們信解堅定、行持如法,不但是在白天,而且在夢中也能生起法王如意寶即普賢王如來的不退轉信念,那麼接受上師法王如意寶竅訣的那一天,就是我們證悟的那一天。

  現在人的壽命最多也只有七、八十歲,不可能象龍樹菩薩那樣活上幾百年,廣聞博學一切經續論典對絕大部分人來說並不實際。因此在經過了必要的大乘發心、通過聞思中觀、對法界的大空性等獲得了定解後,即應著手修行,各乘法門中,在一生中,在幾年甚至六個月就能究竟成就的唯有大圓滿法,只要具足條件,要得到相應的證悟及佛法甘露的加持則極爲容易。故觀察後,即應立即投入大衆聞思修的行列中。況且,若心中沒有真正或相似的證悟,以後要弘揚大圓滿法也只是句空話,所弘揚的也無非是影子佛法,不能對衆生惠以真實的利益。

  顯宗的二、叁轉*輪已從大空性與大光明兩個反體抉擇出法界的本性,因此極爲殊勝。在大圓滿法中,佛則更直接、詳細地直指出了這個法界本性,相比之下,二、叁轉*輪顯得較爲隱晦、簡略,對契入之種種方便,佛也少見傳述。在生、圓次第中,佛已宣說了觀想本尊、修氣脈明點等種種有功用法門,但相對于衆生極爲殊勝難得之無功用方便,及如此修行的原理,佛僅在大圓滿中才和盤托出。

  在《大幻化網根本續》注釋中也說:尚未對大圓滿生起(完全的)正見時,若已有強烈歡喜心的感受,則已超過顯宗大中觀的正見,因爲顯宗在登地以前都以分別心修行,故修大圓滿時可很快超過之。全知麥彭仁波切于《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中說:“是故,如理趣入密咒地之初業者,最低亦與不退菩薩同等,或較彼更速疾故,與最後有等同等也。何爲如理趣入者?即從獲得灌頂,並對灌頂義智,現有大等淨,生趣堅信者也。”

  全知麥彭仁波切在一部密宗論著中說:佛爲使衆生能順利地契入大圓滿的修行,故先宣說了生起、圓滿次第,以其作爲助緣的加行與方便。因爲使衆生對粗重業力所顯現出的不清淨萬法觀修成清淨的刹土與本尊後,與心的本性只一紙之隔,契入大圓滿修行就非常容易。

  然而下根劣意的人對此頂乘法門卻難以理解接受,就象鸱鸮(又稱貓頭鷹),陽光越強,其視力越弱。更有甚者,或因魔的加持,或心中嫉妒等煩惱熾盛,對此無上佛乘妄加诋毀,從而造下了難以估量的罪業。

  在無垢光尊者時代,就曾出現了這一類業力深重的人,如果不按教理如理抉擇,還會繼續出現這一類人,因此一方面嚴謹遵守“于非法器不說秘密之義”的密乘戒,另一方面應大力系統地聞思、弘揚二、叁轉*輪,把下根劣器者逐步培養成能直接接受無上大圓滿法的上根具慧之人。

  辛叁、宣說究竟界智無別雙運之真谛

  于彼究竟等性界,僅說顯現聖尊相,

  如是不能立一方。

  法王如意寶解釋說:在究竟無二大平等的法界中,不能認爲只是顯現清淨、實有的聖尊相,而不是與空性雙運一體,不能如是僅僅建立一方或一邊。

  下面闡述理由:

  然而自性本淨界,與彼現分智慧身,

  無離無合故現分,本來即是淨聖尊,

  觀察實相亦無害。由于斷除二障礙,

  現空無別法界者,即是究竟真實性。

  一切清淨之顯現,乃自性本來大清淨之法界與自性光明之智慧身,二者本來雙運無離無合。故此一切現分本來即是清淨之智慧聖尊,觀察實相之理論對此也無有損害,此乃因爲與無余斷除或清淨了二障習氣之智慧無別之現空雙運法界者,即是最究竟之真實性也。

  然而在本來大清淨的自性中,空性(界)與空性的現分同是佛的究竟智慧身,本無區別,本無離合。因此這現分實際上是最清淨、最了義的聖尊。在密續宣說修行竅訣時,了義的本尊、空行、智慧護法與了義的金剛上師並非在外境安住,而是一味一體地安住于心間,也就是自己心的本性。因爲本尊、空行、智慧護法與成就上師本身就安住在同一個大等性法界中,只在有分別妄執的衆生前才幻化成代表不同功能、力量的各種不同的報、化身形象。故在修行中如果未認識到上師、本尊、空行、護法是同一法身的幻化,而執爲是實有的不同他體,並今天修這個本尊,明天又把它舍棄,轉修另一位,或疑慮修這個本尊,其余的會不高興吧等,這樣會造下舍棄本尊的深重惡業。

  而且,這了義的聖尊(即光明),在應成派強有力的理論面前也絲毫不受損害,而且越觀察越發現有充分的理由成立,就象龍樹菩薩對有宗所說:你們越說不是空性,越用各種理論破斥,反而越顯出萬法的空性一樣。對這了義的聖尊,越用應成派殊勝的理論觀察,越發顯出它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因爲這大光明的了義聖尊,本來就建立在大空性的基礎上,與大空性無二無別,是同屬大無爲法的兩個反體。故越深入觀察,越能明顯呈現出它明空雙運的本體。

  修行大圓滿時,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是把究竟法界以無漏智慧抉擇爲心的本性,然後安住于此本性而修行。此心專指第六意識,而不是前五識與第(七)八識。入定時安住于此心之本性,此心已成爲大圓滿智慧,出定時阿賴耶識上眼識等的習氣(漸次)重又生起,又開始見色、聞聲,如此修行一段時間,眼識的種子與習氣很快得到清淨,阿賴耶識呈現出它本來的智慧光明。至此佛果現前,八識均已呈現出本來之五智慧。這個修行過程,也就是前八乘的境界在其出定時的呈現過程,即從最初的實執不清淨法,到現量了知這不清淨只是虛幻的假立法,漸次至不清淨呈現出清淨本尊等相,最後現見到大等性的雙運本來面目。

  顯宗(唯識)也宣說了八識轉變成智慧,即前五識轉爲成所作智,第六識轉爲妙觀察智,第七識轉爲平等性智,阿賴耶與阿賴耶識轉爲大圓鏡智與法界性智。這方面與密宗所說完全一致,區別在于,顯宗是將八識轉化成智慧,而密宗是八識當下即是智慧,不需將來借用功用去轉換,只是佛與衆生覺與未覺的差異。

  大圓滿的頓超修行過程曆經四相:法性現前相,證悟增長相,明智如量相,法盡不可思議相。若于顯宗位次對應,則第一法性現前相是登地見道;第二證悟增長相是二至七地,第叁明智如量相是八、九、十大佛子地。第四法盡不可思議相是無學道佛果。本論第六問題主要宣說的即此四相的境界。

  修行大圓滿時,對第六分別識是無偏的大智慧生起了信解後,安住于其中,現量見到之時,即證法性現前地,也即是顯宗大乘菩薩的見道位;顯宗二地至七地的菩薩出定時仍見到不清淨相,但以入定之力用,了知不清淨相如夢如幻而不起分別執著,並以六度萬行的方便功用積累功德,漸次增上位次。在大圓滿修行的第二證悟增長相中,因有大圓滿究竟本性即了義的聖尊的(智慧的)定解,了知虛幻萬法皆可改`變,不清淨法可呈現爲清淨,因此在此時顯宗八地至十地才現見的清淨本尊與刹土都可顯現,但起初並不是圓滿的雙運相,而只是現佛身的部分,清淨刹土也不甚廣大,而是很小或是其中的部分。所顯現的彩虹起初也如寶瓶大小,漸次增大到房舍大小,又增大到山峰大小,最後充滿于虛空,無有邊際。到第叁明智如量相時,則如顯宗住淨地八、九、十地菩薩所見,一切器世間都轉變成清淨刹土,一切衆生都成圓滿的佛父佛母雙運身。在平時,有上師或許會稱弟子爲佛菩薩等,因爲在上師面前弟子確實顯現爲相好莊嚴的佛菩薩,但弟子若不觀察自己相續,…

《定解寶燈論新月釋——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