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讓佛性放射光芒

  讓佛性放射光芒

  傳喜法師張家港蓮池膳坊開示(11.01.19)

  打開智慧之眼

  今天是虎年的十二月十六號,這次來也是因爲我們中國人要辭舊迎新,迎兔年了。同時也是大家要求,平時有些年紀大的去慧日寺也不方便,所以我們出來給大家來做新春的拜年,是我們這次見面的動機。

  昨天我們還在上海,上海新錦江,本來會場設有叁百五十個座位,後來到場的將近有五百多人,加了一百多個座位還是不夠,很多人坐在地上。昨天是十五,今天十六,在長江邊上。有多長時間沒見面了?大半年了。所以我覺得還是應該來,因爲常見面,這個緣份能督促大家在學佛上進步,也是溫習。

  大家常常在電視上、書上看到我們講的法,甚至我們每天做功課。但是常見面對我們還是會有促進的。特別借這次來給大家拜年的機會,我們聊聊佛法的簡單的道理。雖然是簡單的道理,但是能夠明白,或者能夠聽到,這都是佛的緣份。像今天我們大家能坐到這邊,雖然好像是某法師來,但是還是一份佛的緣份,佛緣。

  既然是佛的緣份,道理不分大小,佛的緣份結到了,這就是最好。那怕今天比如說不會講,我們在一起坐坐,我們念佛念一個小時,是不是也很好?(衆:是)。這個師父念佛嗓子也不好,喉嚨啞了,念佛念不出聲來,我們大家就一起坐,不出聲坐一個小時,是不是也很好?(衆:是)。就是啊,都很好。佛講一個緣份,不是說這個法師要能說會道,出口成章,講出來都像詩一樣,唱出來都如歌一般,不一定的,那你去看演唱會好了,你去聽演唱會。請問聽演唱會有好處,還是看法師有好處?(衆:看法師)。對嘛,看演唱會的話,又把你的心不知道帶到哪裏去了,但是看法師會把你的心帶回家,讓你回光返照。

  你看到出家人,有的人哪怕今天第一次來看,出家人,他想爲什麼一個出家人頭要剃那麼光,我們師父說不怕年荒,就怕和尚頭不光。爲什麼?頭發剃掉代表剃掉煩惱啊。煩惱沒有,這個人過日子就爽,就舒心,就幸福了。

  是不是一定有錢就沒煩惱,不是的。也不是一定沒錢就沒煩惱,這都不一定的。那人怎樣能幸福,幸福跟錢劃不劃等號?(衆:不劃)。哎。但是修成就呢、解脫呢?解脫跟物質有沒有關系?(衆答:沒有關系)。沒關系,不僅僅沒關系,要想修解脫,你還得看清物質的本質。你要是被物質轉,你還成就不了,對不對。

  所以學佛是一種智慧,智慧的生命。佛本身就是覺悟者,就是智慧者。所以我們學佛,學佛的方法。這個智慧進入我們的生命之後,雖然,比如說我還是工薪階層,甚至我還是在讀書,或者我現在已經退休了,我什麼也不做,但是佛法進去了之後,這生命就不同了。

  像天一樣的,如果光是陰陰的天,你會覺得心裏很煩,但是飄上雪花了你是不是很開心啊。我們生命也是這樣的,沒有佛法的生命,就像陰陰蒙蒙的天一樣,很郁悶。生命沒有空間一樣,很壓抑。但是有佛法進入你的生命之後,就像雪花飄進天空一樣,你會有種莫名的喜悅。

  你說佛法是什麼,拿來我看看,在座的,你有沒有本事把佛法拿來我們看看?拿不出來。你說我心裏很開心,你把開心拿出來我看看,拿得出來嗎?拿不出來。生命越高的,高級的東西是看不見的,爲什麼?不是沒有歡喜。但是拿不出來,你看不到。

  看不到,是怪這個人沒歡喜還是怪你眼睛太狹隘?眼睛狹隘啊!別人明明歡喜你說我看不見。你是看不見,你的眼睛看的本來範圍很小,你只能看赤橙黃綠青藍紫,紅外線以外你看不到了,紫外線也看不到。那個光,本來也不是所有的光我們都看得見的。我們耳朵也是這樣,不是所有聲音我們都聽得見的。

  如果以我們自己狹隘的感官來判斷事物的話,那必將産生很大的錯誤。恰恰是你感官看得到的,感受的到的,這些東西是什麼,這是生滅法還是不生不滅法?反而是生滅法。那我們平時是靠什麼過日子,我們就依賴著感官,眼耳鼻舌身意對色聲香味觸法。那你的感官狹隘,你看到的東西又是生滅,那你的生命是高級的還是低級的?低級的。真正好的東西,不生不滅的,你的感官能看的到嗎?看不到。

  所以你要想修行,你要想進入生命高級的,人往高處走。你能不能只按照自己感官來判斷事物?是不行的,是需要理智的,僅僅靠你的肉眼是不夠的,需要智慧的眼睛,要打開智慧的眼睛。

  所以觀音菩薩要救我們怎麼救,《心經》裏說“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如果觀音菩薩站在那講,我想肯定很多人要跳起來跟祂反駁,要跟祂辯論,所以觀音菩薩不現身。現身幹嘛,你跟祂辯論了,觀音菩薩有沒有傷害?(衆:沒有),一點傷害沒有。你自己有沒有傷害?(衆:有)。有的。所以觀音菩薩把那個字放在那邊,你懂就懂,你不懂辯論也沒有用的,因爲這不是辯論的。

  我們在座都會念《心經》吧,會不會背,我們對這個意思懂不懂,還是需要學習的,所以法師的出現還是有必要的。爲什麼無眼耳鼻舌身意,你想想看,我們明明有眼睛、耳朵、鼻子,對不對,是不是客觀的有,那菩薩爲什麼說無呢?是因爲菩薩知道我們眼耳鼻舌身意的狹隘性,它不是絕對的,它不是能看到真理的。所以你要想看到真理,你不能完全依賴你的眼耳鼻舌身意。

  對我們生活來說,眼耳鼻舌身意這個工具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我們要想了生脫死,要想明白真理,眼耳鼻舌身意它是有誤差的。所以你僅僅通過眼耳鼻舌身意來判斷的話,你會看不到真理,所以一個追求真理的人應該自我突破眼耳鼻舌身意的狹隘性,甚至要關閉這扇錯誤的窗戶,所以無眼耳鼻舌身意。

  你不能只依賴眼耳鼻舌身意所看到的色聲香味觸法,因爲對你來說是生活在色聲香味觸法當中,但是對你求解脫來說,色聲香味觸法恰恰是障礙你解脫的,恰恰是你的牢籠,你要不要出監獄?你要出這個監獄你就要無色身香味觸法。如果住在色聲香味觸法裏,你想跳出叁界是不可能的。

  所以觀音菩薩講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這是什麼?這是方法論,這是大智慧引導我們出叁界的方法論。不是說觀世音菩薩腦子糊塗了,明明有說沒有。那我們呢?我們只知道有,不知道其沒有,所以我們是凡夫,對不對。我們只知道有眼耳鼻舌身意,不知道怎麼樣關閉這眼耳鼻舌身意的狹隘性,甚至誤導衆生。

  眼耳鼻舌身意有沒有誤導?(衆答:有)。我們平時就是因爲用眼睛的錯誤,所以製造了電影,製造了電視,我們小時候看電影的時候很好玩,我小時候在農村生活過,農村放電影的時候高興得不得了,早早把凳子搬好在那等,你們有沒有過?(衆答:有)。放電影,我們小孩感覺奇怪了,看那些人在那埋木頭,挖一個坑,二根木頭埋好,然後挂一塊白布,就看著它,放映機還沒扛來,放映機最後到,銀幕先弄好,我們看看就一個帆布在那挂著。

  然後要等天黑,露天放一定要等天黑的。天黑之前拖一條電線,把放映機也放好了,就開始有一個光柱投到幕上。 放片頭還花花的沒有東西的。那個時候放:八一電影製片廠,那個五角星出來了,放著光,那個光像什麼一樣的,聲音也有了,人都是動的。

  看著看著,我覺得很奇怪,明明看是一塊布嘛,布上怎麼有人了呢,我搞不明白,不知道你們那時候看有沒有明白。我說你們幫我看著凳子,我去看個究竟,就跑到電影布那去研究去了。跑到電影布的後面看看,還是沒有人,還是一個布。那我們看電影看得很激動,對不對,他們沖啊、沖啊,《上甘嶺》裏面,向我開炮!向我開炮!我們都急死了,跑到後面看看就那一塊布。後面也沒人,搞不明白這到底是什麼。

  這就是利用我們眼睛,眼睛它是有毛病的,眼睛看東西它有一個視覺暫留,零點幾秒這樣一個視覺暫留,如果放一張圖片你看是靜止的。如果一秒鍾放二張,哦,這是幻燈片。但是一鈔鍾放二十五張圖片,這個畫面將會動起來,你看到就是一個活動的畫面。

  真的有個人在電影上活動嗎?沒有。那只是每鈔鍾通過電影鏡頭有二十五張圖片,所以我們眼睛的視覺暫留就看到有一個活動的景象,其實有沒有活動?其實沒有。就是二十五張固定的圖片,利用我們眼睛的假相,這不是真相,這個視覺暫留是幻覺。

  電視機也是這個原理,電視機的屏幕,你拿照像機拍電視屏幕的時候,就會拍到裏面的格子,但是我們眼睛看不到。我們眼睛爲什麼看不到,電視機每鈔鍾是二十四個格子,放二十四幀圖片。這二十四幀圖片,難道真的是圖片嗎?電視機不是圖片,電視機不像電影,一道光,那個光柱裏面你放什麼幻燈片,就是什麼片子。電視機的原理不是那樣,電視機的原理只是一點,那個點更厲害,只是電子束的一個點在銀屏上掃描出來的,它的掃描速度非常非常快。

  我以前還懂一點電視機的原理,那個線是一千二百五十線,一鈔鍾掃二十四幀,二十四個白銀屏。所以電視機你要不給它信號的時候,喇叭裏“吱”,銀屏上是黑點白點。那是沒有信號給它,電視機自己每秒掃描二十四幅。電視機有調橫的掃描幅度,有調豎的掃描幅度。如果電視機調上下掃描幅度的某個零件壞了,你的電視機壓縮到當中一截有,二邊沒有。有時候電視機二邊沒有,壓縮到當中了。你們家電視機以前有沒有過這樣?有過的,像寬銀幕了,這就是某個零件壞了,你要去修電視了。一弄好又拉開了,全屏的了。

  它的電子效果就是一鈔鍾掃二十四幅,你給它一個信號,它就把這個信號帶到這個模式裏面變成圖像了,看到人在動了。

  我小時候,我們上海已經開始有電視了,那時候我們裏弄裏有一臺九寸的電視,放新聞聯播,每次擠得比今天人還多,那時候農村還沒有。我爸爸把這個消息傳到農村去,農村人怎麼都不相信。我爸爸跟他們比喻說,有一個小方盒子裏面能放出人來,怎麼也不相信,要跟我爸爸打賭,你吹牛,哪裏有,不可能有。那個時候沒辦法想像,說人那麼大,怎麼可能跑到小方盒子裏去,人都是這樣想的。

  但是這利用了什麼?就是利用我們眼睛的缺陷。那耳機有沒有缺陷?耳朵也有的,我們就是生活在缺陷當中,生活在錯覺當中,所以就産生了錯誤的價值觀念。我們的生命等于什麼,比個例子就像你買股票一樣,你買錯股票了,它把你套住了。請問我們在座的生命是不是被套住的,所以我們是不是要求解脫。

  

《讓佛性放射光芒》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種種逆緣之告誡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