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化千二百常隨衆
我們到摩伽陀國的靈鹫山,這是我們的第叁站,佛陀成道之後先到了鹿野苑,度了追隨他六年的陪同他的人。這五位是誰呢?就是過去迦毗羅衛國的大臣。作爲他爸爸,我兒子出家了,我派五個大臣去服侍我兒子,我兒子不回來,你們不准回來,一定要陪著,所以這五位大臣陪著悉達多太子。
到了鹿野苑度化了他們,度化了耶舍,然後建立了僧團。這時佛陀獨自一人又回到了佛成道的地方菩提迦耶,度化叁迦葉。這個叁迦葉當時怎麼樣?當時叁迦葉當中的老大已經一百多歲了,在當時的摩伽陀國是非常著名的一個修行者,追隨他的有五百個人,叁兄弟總共的追隨者有一千多人,是摩伽陀國很著名的修行者,年齡又大。當時印度主要流行的是婆羅門,婆羅門主要修行的一個對火的崇拜,所以叫嗜火婆羅門,又稱爲嗜火外道,佛經裏是這樣記載叫嗜火外道。在印度來說他們是婆羅門,嗜火婆羅門。
佛陀當時成道,有的經典講是叁十五歲,有的說是叁十歲,在漢傳佛教記載不一樣,我們漢傳佛教說佛陀十九歲出家,五年拜師,六年苦行,然後正好叁十歲出家。但也有的其它傳承的佛法,說佛陀是二十九歲出家,六年苦行之後成道,叁十五歲成道。但不管是叁十歲還是叁十五歲,佛陀那個時候還是很年輕的。他要度化的對象卻是那個國家非常有名的修行人,一百多歲的老迦葉。當時人還是很純樸的,這個外道也克服了自己的傲慢心理,最後還是拜在佛陀的腳下。大哥拜師了,領導了五百個人拜師了,那老二、老叁聽說了之後,也來聽佛說法,也都拜佛爲師,也很快證得了阿羅漢。所以這一千個阿羅漢就成爲佛陀的常隨衆,佛陀就帶著這一千個人開始去摩伽陀國,見頻毗娑羅王。
在摩伽陀國,佛陀又度了目犍連和舍利佛,這時候目犍連、舍利佛年紀很輕的,只有十幾歲。但是他們雖然十幾歲,智慧非常高,他們在整個印度都很有名氣了,他們個人都有追隨者一百多個徒弟,所以目健連和舍利佛皈依佛陀之後,他們一百個弟子也都皈依佛陀出家。這時候就形成了我們佛經當中講的千二百五十弟子。那五十是誰的?耶舍的好朋友們,有五十個好朋友。耶舍出家之後,這五十個好朋友也來聽佛說法,也都追隨佛陀出家,這是哪裏的人,他們都是鹿野苑那個地方,當時叫迦屍城。所以就形成了我們佛教裏最基本的數字,千二百五十大阿羅漢。這個是在哪具足的呢?就是在摩伽陀國,王舍城裏面具足的。
我們到了那邊在那住了一夜,基本上是二天的時間,菩提迦耶開車過去只要二個多小時,叁個小時就到那邊了。在那邊有佛陀非常主要的一個聖地靈鹫山、竹林精舍,還有佛陀涅槃之後叁個月,在那裏第一次結集經典的七葉窟,這都是非常主要的聖地,我們這次全部都去了。
所以這次我們朝聖的特點就是什麼呢?有對比才知道,因爲在當時我們朝聖團裏面有很多人都是第二次、第叁次、第四次、第五次了,很多次了,像我就是第五次朝聖。很多的有些他們也感受到,這次朝聖在每個景點停留的時間都還是蠻長的,講解都很細,所以大家覺得這次還是很殊勝的,每個地方都講解都打坐體驗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