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皈依問答(叁十六):沒有真正爲了了脫生死而聞思修法寶的學佛人,應該從提婆達多身上吸取什麼樣的教訓?

  

皈依問答(叁十六):沒有真正爲了了脫生死而聞思修法寶的學佛人,應該從提婆達多身上吸取什麼樣的教訓?

  

答:法寶是導師佛陀慈悲宣說的,讓衆生證悟成就的善巧方便。但是如果對法寶僅是當作知識那樣來積累,沒有認識到法寶是用來實修實證的,沒有以了生脫死爲目標來聞思修法寶,則很有可能步提婆達多的後塵。

  

提婆達多造下了很嚴重的惡業,但是他同時又有很多異于常人的優點。對提婆達多全面的認識,會幫助我們認清煩惱的破壞作用,以及確立正確的聞思修目標的重要性。

  

首先提婆達多是叁藏法師,出家十二年中,聞思修都很精進,並且把佛陀說的法,全都背誦了下來。比如《十誦律》中說:“出家做比丘,十二年中善心修行:讀經、誦經、問疑、受法、坐禅。爾時佛所說法,悉皆受持。”《出曜經》中也說:“昔佛在羅閱城竹園加蘭陀所,爾時有比丘,名曰調達。聰明廣學,十二年中坐禅入定,心不移易,十二頭陀,初不缺減。起不淨觀,了出入息。世間第一法乃至頂法,一一分別。所誦佛經六萬,象載不勝。”

  

其次他曾經神通具足。《出曜經》中說:“是時阿難便與說神足之道。調達聞已,在閑靜處,專心一意,以粗入微,複從微起,還至于粗,以心舉身,以身舉心,身心俱合漸漸離地。初如胡麻,轉如胡桃,漸離于地。從地至床,從床至屋,從屋至空。在虛空中作十八變,湧沒自由。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東出西沒,西出東沒,四方皆爾。或分身無數,還合爲一。”但是在生起了破和合僧的惡念後,神通就自然消失了。

  

提婆達多而且還身相莊嚴,與佛陀的叁十二相相比,提婆達多具足叁十相,只缺少了千輻輪相和金色身相。

  

提婆達多當時還受到摩竭陀國王子阿阇世的尊敬,《四分律》中說:“阿阇世日日將從五百乘車,朝暮問訊提婆達多,並供養五百釜飲食”。

  

但是提婆達多心眼狹小,嫉妒心強。《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中說:“唯提婆達多,本自惡性無有慈心。”律中並且記載說:提婆達多有次看到一頭上好大象,心裏很喜歡,但當知道這是他人來供獻給釋迦太子的之後,就心生嗔怒:“漸近于象,瞋恚之心打象一下,其象倒地,因即至死。”

  

提婆達多還有一種毫無理由的“慢過慢”。比如當他想獲得名聞利養,而向世尊去求學神通,佛陀當時和他說,暫時不要學神通,應該先修無常等的四法印。這時提婆達多就想,如來之所以不教我神通,是怕我超過他,怕到時候比不上我。接著他向舍利弗尊者去求學神通,舍利弗尊者也讓他先學好四法印,提婆達多心裏想,這個舍利弗比丘,雖然號稱智慧第一,在我看來,舍利弗與我,就像螢火蟲與日月之間的差距,我對叁藏教法的誦習,無人能比,但尚且不知道如何修神通,那麼舍利弗比丘就更不知道了。于是又到目犍連尊者那裏,目犍連尊者也教他先學四法印,再修四禅,然後就可以得到神通。提婆達多聽了後心裏生起了嗔恨,想這個目犍連自誇神通第一,之所以不教我神通,是怕有人神通比他大,如果我得到了神通,他便沒有了名譽,因此才不教我神通的。

  

後來提婆達多甚至慢過慢心高漲到完全蒙蔽了理智。有一天提婆達多來到世尊的地方,對世尊說:我看如來身體變老了,已經過了少壯年齡,步入了老年了。請世尊專門到靜室中修禅定自娛自樂。四衆弟子可以讓我來教誡,我會像世尊一模一樣教他們,衣被、飲食、臥具、醫藥這四事,我會隨時供養,不會令您缺乏的。(《出曜經》:“我觀如來顔色變易諸根純熟年過少壯垂朽老邁。唯願世尊自閉靜室禅定自娛。四部之衆願見付授我當教誡。如世尊無異。隨時供養四事不乏。”)

  

提婆達多因爲並不是爲了了生脫死而進行聞思修,起初雖然精進學佛,但是沒有用來對治貪執名利之心等的煩惱,如《出曜經》中說:“後意轉轉退,漸生惡念,意望供養,深著世利。”有了一定的名利後,更加膨脹了嫉妒與傲慢等的煩惱,《出曜經》中也說:“調達比丘,學致神足爲已招禍。設不得神足者,其罪蓋不足言。”終于,在貪執名利,以及嫉妒、傲慢等的煩惱的驅使下,後來犯下了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放狂象、殺蓮華色比丘尼、十爪毒手這五種惡行,而墮入于地獄之中。

  

後世的人,從精進、神通、身相、福報等各個方面,都很難比得上當年的提婆達多,如果還沒有明確學佛用來對治煩惱,解脫生死的目的,則一旦名聲、福報等逐漸增長的時候,則自己的貪嗔嫉妒傲慢等,會不會比提婆達多更多地顯現出來?如果這樣,則不但沒有從佛法中得到利益,反而受到巨大損害了。

  因此聞思修佛法,必須首先樹立用佛法來修行,來了生脫死的正確觀念,這樣才會盡可能地從佛法中獲得加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