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問答(叁十二):在每天對離欲尊的法寶修六次皈依的時候,內心之中對法寶應具有什麼樣的認識?
答:在作日常的六次皈依而念誦“皈依法,離欲尊”的時候,心中應具備無比的恭敬、皈依之心,這種恭敬與皈依中包含了以下認識:
一、法寶是一切衆生獲得解脫的唯一途徑,是一切衆生的無上救護。
二、佛法的作用,是引導衆生如實了知一切事物的本質,解脫生死煩惱。佛法無垢清淨、希有難得、不可思議,故稱爲法寶。
叁、法寶包含的是戒定慧功德的證法,和叁藏十二部以及高僧大德論著的教法。
四、證法是自己與衆生的修行的目標,教法是修行的橋梁。
五、如果獲得了全部證法,自己將獲得導師佛陀的斷證功德,因此應該精進聞思教法,如理修行。
六、法寶是十方叁時一切凡聖現前與究竟利樂的源泉,是無上的如意寶。
七、所聞思的教法,是導師佛陀經過叁大阿僧祇劫的修持後,將自己證得的殊勝境界和以無量的慈悲之心,對衆生傳授的自己證悟的法門。
八、導師佛陀在因地時,爲了求得正法,奉獻了很多次的生命,可見法寶的價值珍貴無比。
九、曆代高僧大德如玄奘大師、鑒真大師等,爲了求學與弘揚佛法,曆盡千難萬苦,而矢志不渝。
十、無數的佛弟子,已經通過如理的聞思修,獲得了證法的利益,成爲了人天仰慕與贊歎的榜樣。
十一、皈依法寶後,應學習法寶中蘊含的智慧、慈悲精神,不再做傷害衆生的事情。
十二、皈依法寶後,應充分利用難得的暇滿人身時間,努力踐行十法行。
十叁、自己從無始以來沈淪在輪回的大苦海中,就是遭受貪嗔癡叁毒之因,與苦苦、壞苦、行苦叁苦之果所折磨的嚴重病人。必須要如教奉行,用正法甘露妙藥,只有這樣才能消除業惑苦的疾病。
十四、佛菩薩經論的寶典不僅僅是殊勝的供養境,而且更是叁乘菩提的大道,更需要自己通過聞思修的步驟親自踐行。
十五、一切法門都引向解脫,但自己應選擇目前適合的法門,專學專修,早日生起證法的功德。
十六、不應將法寶僅作爲知識來學習,而要以獲取教法中的證法功德的目的來學習。
十七、提婆達多與善星比丘也通達叁藏,不過他們不但沒有用佛法解脫生死,獲證菩提,反而緣叁寶造下了很大的惡業。作爲追隨佛的弟子,目的是通過對佛教導的正法的聞思修行從自相續的煩惱中解脫出來,如果僅把佛法當做知識來學習,沒有用來對治自相續的煩惱業障,這樣不但沒能做成真正的佛弟子,反而步了他們的後塵,那就太虧了。
十八、應生起以智慧引發的護持、弘揚佛法的大願,讓更多的衆生來獲得法寶的殊勝利益。
在剛開始的皈依之中,並不一定能生起所有這些認識,但是如果每次憶念一部分,數數作意,最後就能在日常六次皈依法寶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憶念起所有這些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