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皈依問答(二十四):“皈依僧竟,終不皈依外道邪衆”這個誓願,具體應該如何落實?

  皈依問答(二十四):“皈依僧竟,終不皈依外道邪衆”這個誓願,具體應該如何落實?

  答:皈依了僧寶之後,就應堅守皈依戒,再不皈依外道邪衆。外道中有奉行善法的,有奉行惡法的。但都沒有解脫的希望。

   《優婆塞戒經》中,對外道徒衆與內道的僧衆的差別做了清楚的說明:“智者應觀外道徒衆,無慚無愧,非如法住,雖爲道行,不知正路,雖求解脫,不得正要,雖得世俗微善之法,悭吝護惜,不能轉說,非善行性,作善行想。佛僧寂靜,心多憐愍,少欲知足,如法而住,修于正道,得正解脫,得已複能,轉爲人說,是故應當次歸依僧。”

   意思是:有智慧的人,應該看到外道徒衆,無慚無愧,沒有如法地安住,雖然在修道,但是沒看到正路,雖然在求解脫,但是沒有得到正要,雖然得到了很少的世間善法,但是悭吝護惜,不願意告訴別人,對于不善的行爲,當作是善行。而內道佛僧則很寂靜,心裏充滿慈悲,少欲知足,如法地安住,修行的是正道,能獲得正解脫,獲得解脫後,又能傳授個他人,因此應當再皈依僧寶。

   因此佛弟子應該常親近僧寶,遠離外道,而且應該遠離占蔔。《優婆塞戒經》中說:“若優婆塞常能出至寺廟僧坊,到已親近諸比丘等,既親近已,咨問法味,既問法已,當至心聽,聽已受持,憶念不忘,能分別義,分別義已,轉化衆生,是名優婆塞自利利他。若優婆塞不能習學如是所說,輕慢比丘,爲求過失,而往聽法,無信敬心,奉事外道見其功德,深信日月五星諸宿,是優婆塞不名堅固如法住也。”

   意思是說:“如果居士常能到寺院僧坊,去親近諸比丘,親近後,便請問佛法,請問後,當認真聽法,聽後則應受持,憶念不忘,這樣就能通曉法義,通曉之後,再去傳授給其他衆生,這就是居士應奉行的自利利他善行。如果居士不學上面所說的善行,反而輕慢比丘,尋找比丘的過失,去聽法的時候,沒有信心,也不恭敬,反而去奉事外道,認爲外道有功德,對于外道所講的日月五星等的蔔筮深信不疑,這樣的居士就稱不上堅定地如法而住。

   導師佛陀在《大方廣如來秘密藏經》中,還開示了甯于如來起不善業,也不能去供養外道邪見者:“佛言:“迦葉,如汝所言,若有衆生起念如來,思憶如來,觀緣如來,是等一切悉皆當得涅槃果證。”大德迦葉白言:“世尊,如我解知佛所說義,甯于如來起不善業,非于外道邪見者所,施作供養。何以故,若如來所,起不善業,當有悔心,究竟必得至于涅槃,隨外道見當墮地獄餓鬼畜生。””

   意思是說:佛對迦葉說:就像你說的那樣,如果衆生思念如來,緣如來觀想,這一切衆生都將證得涅槃果位。大德迦葉禀告說:世尊,我這樣來理解導師佛陀所說的含義,即甯可對如來做不善業,也不要對外道邪見者去做供養。爲什麼呢,如果對如來做了不善業,將來忏悔的話,最後必能證得涅槃,但是跟隨外道見,則當墮入于地獄、餓鬼、畜生道了。

   導師佛陀還比喻說明了恭敬供養內外道的區別:“佛言:“迦葉,如汝所言,迦葉,設有人天罵赤栴檀,以手打捶速撩棄地,迦葉,于意雲何,如是人者有何等香?”迦葉白言:“而是人者有栴檀香。”“如是,迦葉,若有衆生眼見、耳聞,及口宣說于如來者,當知是人有解脫香。迦葉,有人執把于糞汙已,以諸伎樂一切衆華而供養之,如是人者有何等香?”迦葉白言:“世尊,是人唯有糞穢臭惡。”“如是,迦葉,其有親近、恭敬、供養諸外道者,當知是人亦複如是。”

   意思是說:佛陀贊許了迦葉尊者的話。並且繼續對迦葉尊者說:如果有人或天籁罵紅旃檀,並且拿手捶打,最後仍到地上,迦葉啊,你覺得這人身上會有什麼香?迦葉尊者說:這人會有旃檀香。佛陀說,是的,迦葉,如果衆生見到了佛陀,聽到了佛陀的聲音,並且談論佛陀,應知道這樣的人就有了解脫香。迦葉,如果有人抓了糞便塗到自己身上,然後別人用各種音樂和鮮花對他作供養,這樣供養的人身上有什麼香呢?迦葉恭敬回答說:世尊,這個供養的人,只會有糞便的惡臭。佛陀說:是的,迦葉,親近、恭敬、供養各類外道的人,也是這樣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