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臨終叁大要 講記二(印光大師文鈔選編)▪P2

  ..續本文上一頁

  回家以後,得到他夫人周全的照顧,使他能安心念佛。

  有一天,他向夫人告假說:“阿彌陀佛已經來接我了,我要回西方了。”夫人向他頂禮,哭著說:“菩薩!你現在去了,丟下我在世上,我依靠誰呀?”忽然被他夫人情愛一牽,難舍難離,當時就迷失正念,也跟著一起流淚。再看阿彌陀佛,已經不見了。

  這些都是前車之鑒,當時一念嗔心就做了毒蛇。或者聽到親人哭嚎,動了情,淨土就不能現前,被情愛往下拉,又墮入輪回。

  另一件事,了然法師聽護關的常青師講他父親吃素很多年,雖然發心念佛,只是求福報,不懂得發願求生西方。常青師9歲時,父親去世,家屬給他沐浴換衣服,還沒有棺殓。第二天,父親的姐姐來了,對著他耳邊哭。當時長青9歲的小孩,見到父親雙眼流淚。

  這樣就看到,人快要去時或者去後不久,身體還沒冷透,神識還沒完全走,這時眷屬不能啼哭。像他姑姑在耳邊哭時,還能看到他父親流淚。當時就是動了情。這樣的話,就落到生死裏去了。

  【此時,所最得益者,莫過于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過于妄動哭泣。若或妄動哭泣,致生瞋恨,及情愛心,則欲生西方,萬無有一矣。】

  這時讓病人最得益的莫過于一心念佛,最損害他的莫過于亂動他的身體或者哭泣。如果亂動他的身體或者哭泣,讓他生嗔恨、生情愛,那想生西方,一萬個人裏頭沒有一個!

  【又人之將死,熱氣自下至上者,爲超升相。自上至下者,爲墮落相。故有頂聖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之說。】

  而且人要死時熱氣從下往上,上面最後冷,就是超生的相。從上面往下降,就是墮落的相。所以有頂聖、眼天生等的說法。

  【然果大家至誠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屢屢探之,以致神識未離,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煩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過,實爲無量無邊,願諸親友,各各懇切念佛,不須探彼熱氣,後冷于何處也。】

  如果大家能至誠地助念,自然可以使他的神識直接往生西方(要相信助念的力量,要相信佛以大願攝受衆生,相信病人念佛的心,這幾個緣和合起來,以精誠的力量就可以往生)。

  切切不可屢屢探他的身體到底哪一塊熱。這樣一碰,如果神識還沒離開身體,或許受到刺激,心裏生煩痛而不能往生。這罪過實在無量無邊。

  但願親友們各自注重懇切念佛,不必去探視他熱氣最後在哪裏冷。手摸他的身體,就是打擾他。

  【爲人子者,于此留心,乃爲真孝。若依世間種種俗情,即是不惜推親以下苦海,爲邀一般無知無識者,群相稱贊其能盡孝也。此孝與羅刹女之愛,正同。經雲,羅刹女食人,曰,我愛汝,故食汝。彼無知之人之行孝也,令親失樂而得苦,豈不與羅刹女之愛人相同乎。】

  如果是子女送父母往生,在這點上留心,才是真孝。如果按世間的各種俗情,就是不惜把父母推下苦海,只是爲了贏得一般無知的人共同稱贊我能盡孝(這時號啕大哭或者洗身體、換衣服,做各種場面上的事)。

  其實這樣的孝和羅刹女的愛是一樣的!經上說:羅刹女要吃人時,就說:“我愛你,所以吃你。”無知的愚人行孝,讓父母失去安樂、遭受痛苦,不是和羅刹女的愛一樣嗎?

  【吾作此語,非不近人情,欲人各于實際上講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以遂孝子賢孫親愛之一片血誠,不覺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愛親者,必能諒之。】

  我這樣說,不是不近人情,是想讓大家各自在真實利益上講求。一定要使亡者的心往生淨土,使存活的人都得到福德,這樣才滿足孝子賢孫孝敬父母的一片血誠。

  不知不覺,我說的話似乎有些激烈,真正愛父母的人一定能諒解我。

  【頂聖眼天生等者,謂人氣已斷,通身冷透,唯頭頂獨熱者,則必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也。】

  這是解釋上面一偈。臨終時暖氣最後在哪裏冷,就決定生哪一道,有一定的相兆。

  “頂聖”是指人斷了氣,全身都冷透了,只有頭頂還熱,那就證明是往頂上出去。一定是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了。

  【眼天生者,若眼及額顱處獨熱,則生天道。心處獨熱,則生人道。肚腹獨熱,則生餓鬼道。膝蓋獨熱,則生畜生道。腳板獨熱,則生地獄道。】

  其余的方面:全身都冷透了,只有眼睛和額頭這裏還熱,就生天道;只有心口這裏熱,就生人道;只有腹部這裏熱,就生餓鬼道;只有膝蓋這裏熱,就生畜生道;只有腳板這裏熱,就生地獄道。

  【此由人在生時,所造善惡二業,至此感現如是,非可以勢力假爲也。】

  這是由人在生時所造善惡二業的輕重情況,臨終時看哪種業重或者哪種業首先現行,就隨這種業生到六道當中。業力往哪裏去,就出現熱氣往哪邊走,不是以人爲的力量能假裝出來的。

  【是時若病人能志誠念佛,再加眷屬善友助念之力,決定可以帶業往生,超凡入聖耳。不須專事探試征驗,以致誤事也。至囑,至禱。】

  這時如果病人自己能至誠念佛,再加上旁邊的眷屬、善友齊心協力助念的力量,這兩股力量和阿彌陀佛的願力相應,就決定可以帶業往生、超凡入聖了。

  意思是:只要當時病人的心是在至誠念佛,旁邊助念的人也在一心一意地助念,這樣就可以往生。因爲當時自他的心都專注在佛上。不必要專門做試探熱氣的事,那樣會誤了大事。這是很緊要的一點。

  以上簡單解釋了《臨終叁大要》,但關于助念往生方面,還存在臨終者自身和環境方面的很多實際情況,有很多具體細節上的事要處理。這些我沒有實際助念的經驗,大家要參考《饬終津梁》、《饬終須知》、弘一大師的《人生之最後》、李炳南老居士的《助念之意義與規矩》等等,以及請教有臨終助念經驗的善知識來作指導。

  [1]“挒”通“捩”,扭折,轉動。

  

《臨終叁大要 講記二(印光大師文鈔選編)》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